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医疗
2015/11/16 医学界智库

导语:中国医改一直举步维艰,长期处于“政府计划派”与“市场派”两派争论不休的语境之中。本书为医疗保健行业开药方,而且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列举了大量商业史上颠覆式创新为民众带来的福荫。
作者:张子谦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2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上课走神,结果被语文老师故意点了名,让我点评一下他爱徒的作文。我从容回答:“妙,不可言。”话音刚落,哄堂大笑。自此,我进入了被语文老师拉黑的初中时代。
可见,评价他人的作品,注定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是,这本书的书评,我是一定要写的——《创新者的处方——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医疗》。

此书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领衔完成的作品。一开篇,作者就尖锐的指出:当代美国医疗保健的支出极高,且不断攀升,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的绝症,并严重制约了美国国民的竞争力。简而言之,作者很愤青的认为:美国的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已经失控了,再这么下去,国泰民安的美国梦很可能破碎。
如果你认为克老师只是一个老愤青,整本书只是在吧啦吧啦的含泪痛陈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种种痼疾的话,那你就错了。虽然不是医生,但克老师他不仅要给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看病”,更要“治病”(看病不值钱,治病才值钱。作为一名中国医生,我懂得~)。这,就是书名的由来——以创新者的视角,为美国医疗“开处方”。
愤青界的前辈马克思曾说过:“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作为以颠覆式创新闻名于世的管理学大师,克老师当然深谙此理。所以老克并没有什么苦大仇深的怨妇情结,而是直面美国医疗之种种怪现象,弄明白其中的“Why”以后,结合自身的管理学知识,不落俗套,以赤子之心,写下了这部“Whynot”的颠覆式创新大作。老愤青的眼界,一旦配备新奇的赤子心,这绝对又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这评语,克老师别拉黑我~)。
这无疑是一本好书,有多好?对我们中国读者而言,这书不是“非常好”,而是“刚刚好”。为什么说“刚刚好”?因为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也“看病难看病贵”啊!所以这本书的翻译引进,恰逢其时。
时机“刚刚好”。这些年,中国医改一直举步维艰,长期处于“政府计划派”与“市场派”两派争论不休的语境之中。而克老师的出身,相当纯洁:他是管理学家,知识构成及语境并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色彩,没有言必称“砍断行业利益链”云云。全书纯粹从管理学的角度,为医疗保健行业开药方,而且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列举了大量商业史上颠覆式创新为民众带来的福荫。这,对我们的中国医改,正是一个大启发:我们中国医改的“左中右”各方,完全可以不再打“计划与市场”的口水仗,完全可以在一个超越意识形态的语境中对话,共同探索出一条效率与公平兼顾的路子,造福大众。
诚如克老师在书中所言,本书的方法论,并非“通过研究医疗保健来解决医疗保健行业的问题,而是利用管理创新的通用模式来检验这个行业”,从而达到“让医疗既不昂贵,质量又好”的目标。
书中就美国医疗创新提出的那些处方,大都很具体且接地气,让我这个中国人触类旁通之余又茅塞顿开:老克这些颠覆式创新的招数,一旦用在中国医疗保健这个遍身都是痛点的行业中,不仅有望解决大众的“看病难看病贵”之苦,而且完全可以孕育出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医疗商业新模式!我这个年届四旬的待老中医,完全可以通过颠覆式创新,实现弯道超越,改写“中医老的才吃香”的世俗成见,从此过上“接活接到手抽筋”的幸福生活。。。
书,有两种。一种,是补脑洞的。另一种,是开脑洞的。
《创新者的处方》一书,无疑属于后者,力荐之。
张子谦医生:从医廿载,专注于颈肩腰腿痛诊疗的专科医生;纸媒时代,大众科普读物《就医法门》的作者;微博时代,激扬文字指点医改的@非典型医生;自由执业时代,创建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的“岭南三剑客”之一。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关注医疗产业动态、行业资讯、医院管理及医改政策,为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及研究者提供快速、有价值的医疗产业信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欢迎加入医学界产业政策微信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oreverM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