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6,界哥说:进步岂能阻挡?
2016/1/1 医学界智库
导语:我们从刚开始创办《医学界》第一天起,就确定了“服务医生、改善医疗”的愿景;近4年来,我们专注于这个领域,并且不断扩展我们的服务能力,努力把这个使命落实好。今天有的一点点成绩,都源自这个愿景,以及持之以恒、诚朴简雄的工作作风。
作者:陈奇锐
来源:医学界智库
对我来说,2015年是重要的一年。
移动第一医疗新媒体
我在2012年年初开始创办《医学界》。当初做《医学界》,是因为看到医疗业的落后、不平等以及低效率,我们秉持朴素的想法:在这样的行业,提升空间大,我们的个人努力能够获得更大的社会效果。
这几年借着移动互联大潮和微信东风,《医学界》成为移动第一医疗新媒体。然而,我们创业的时候,媒体已经成了“投资毒药”。结果这三年来,因为融资迟迟未能完成,每年年初我都在估算:今年要亏多少钱,怎么才能活下去?其中艰辛不足道于外人。但幸运的是,我们坚持了下来。
到2014年7月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微信上聚拢了100多万粉丝,每天看上百万篇文章。这么多粉丝、这么大流量,我们还能为医生们干些什么?我们必须向前看。我们看到了中国90%的医生没有经过规范化培养、他们和国外发达国家医生的水准差距比较大,这就意味着中国医生比国外医生需要更多的学习。
为了给中国普通医生提供更便捷的继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2015年2月我们组建团队,开始研发医生学习社区——医生站。医生站8月12日开始公测,现在装机量已经超过45万,日活用户超过6万——已经成为中国日活医生用户最多的医学APP。
因为医生站APP推进的快、走得扎实。医生站8月份正式公测后,9月份敲定了A轮投资,11月份尘埃落定。
服务医生 改善医疗
创业近四年,我们的发展就是做最坏的准备、尽最大的努力、求得了较好的结果。我们从刚开始创办《医学界》第一天起,就确定了“服务医生,改善医疗”的愿景;近4年来,我们专注于这个领域,并且不断扩展我们的服务能力,努力把这个使命落实好。今天有的一点点成绩,都源自这个愿景,以及持之以恒、诚朴简雄的工作作风。
展望2016年,我们有很多事情可做——但这些事情必须是为了践行“服务医生、改善医疗”的愿景;我们的工作仍将聚焦于“为医生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
刘强东在最近的一次演讲说:创业是1拖3,团队靠谱,用户体验、成本、效率只要做好了一个,其它两个不损耗,成功的概率就很大了。我们呢?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年轻、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而且更多优秀的、更有经验的新伙伴正在快速加入。
过去几年,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我们已经降低了医学媒体的社会成本,我们正在大幅降低医学继续教育的社会成本。在达成这些目标的同时,我们体现出了极强的执行力和较强的运营效率。
展望未来,在成为中国的Medscape的道路上,我们有着极大的挑战,我们有数不清的硬仗要打:
·我们的医学资讯和行业资讯能否能够提升品质,树立高标准?
·我们的医学讲座能否能够在质量和数量上获得突破?
·我们的医生站能否成为医生们学习交流的社群?
·我们能否更开放,以与更多的医院、协会、医生集团、企业合作?
·我们能否保持开放的心、谨慎的习惯,从同业和同道身上学到更多?
……
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全国医务工作者、尤其是界友们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我们寸步难行;没有你们,我们一无所有。
最后,愿全国的界友们、医界同仁们,心怀“让我们的生命和医术得到无上光荣”的使命感,为中国医疗的进步而努力;祝大家在2016年收获健康和幸福、成长和进步、自由和快乐。
我相信你们可以——因为你们与进步的潮流相伴、与善良的意愿相随、与无数的医者们同行。因为,进步潮流,岂能阻挡?
如何下载医生站?
按住图中二维码3秒钟,识别二维码后,按提示步骤下载并安装。
原创精品回顾
精准医疗在中国:新物种已崛起 生态环待形成
挥别2015,医生最渴望的变化有哪些?
医院和互联网如何“谈恋爱”:听大佬的
“疗”电影:谁为你划出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儿科医生短缺是世界性难题吗?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