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医疗财政支出,潜力仍然很大!
2016/1/30 医学界智库
导语:在我国,公立医院垄断了超过90%的医疗服务,这些医院名称上叫公立医院,政府却基本没有尽到办医投入的义务,驱使医院在市场上牟利求生存。
文:焦巨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近日,财政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916亿元,增长17.1%。对此,《人民日报》给出的评价为“在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不得不承认,新医改以来,财政在医疗卫生投入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支出才2757亿元,不到2015年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四分之一。
然而,我们在为财政加大医疗投入点赞的同时,必须清醒地面对一个基本事实:我国的医疗卫生投入长期以来严重不足,即使在快速提升之后,目前仍和世界平均水平有差距,和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个人支出占医疗费用比例依然远远高出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卫计委年度统计公布显示,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35378.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0590.7亿元(占29.9%),社会卫生支出13042.9亿元(占36.9%),个人卫生支出11745.3亿元(占33.2%)。人均卫生总费用2586.5元,卫生总费用占GDP5.56%。
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个人付费比例平均为10%,卫生总费用方面,中国还远远低于9.7%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不用说跟美国16%~18%的比例相提并论。
数据是冰冷的,但数据的背后却是病贵、看病难仍在加剧,患者抱怨连天,医务人员十分委屈,两个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如今关系却形同水火。这些都和上述数据有关系吗?当然有!
在福建尤溪县走访时,该县医院院长向《医学界》介绍,多年前医院盖了一栋大楼,当时地方财政只给十分之一左右补贴,剩下的只能贷款,然后医院自己挣,分十年还清。从哪挣?该院院长毫不讳言:只能是从患者身上。
在我国,公立医院垄断了超过90%的医疗服务,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更为罕见的是,这些医院名称上叫公立医院,政府却基本没有尽到办医投入的义务,驱使医院在市场上牟利求生存。
在医疗保障方面,虽然花大力气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但医疗保障的厚度却严重不足,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个人支付比例依然较大,个人绝对卫生支出仍在逐年上涨。
不仅如此,全国多地更是出现医保基金穿底的状况;在推进全国医保异地结算的道路上,这两年不仅没有进展,反而多地走起了回头路,令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形同虚设。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我们还没有沾沾自喜的资本,实现中华民族的健康梦还任重道远。
因此,当务之急界哥给了一些诚挚的建议。
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大财政投入。因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投入增长很多,但仍不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毕竟投入不足,是形成医疗畸形体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诚如一些医生网友说的那样,一切不增加投入的医改都是耍流氓。
如果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的起,就应该切实履行办医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公立医院创收冲动;如果考虑到经济在新常态下,财政承担全部公立医院办医有困难,就应该将一部分公立医院交给社会,大力发展社会资本办医,打破公立医院的高度垄断状态,不再让大多数公立医院“挂羊头卖狗肉”。
开源重要,节流亦如此。因此,国家应该切实加快医保的管理优化,向台湾健保模式学习,发挥医保应有的职能,真正为投保人的健康着想,并有效监督医疗机构的行为,杜绝不合理的诊疗及收费。
此外,医改还应加快解放医生的进程,让医生资源成为自由流动的社会资源,不再仅仅是被包养的单位人,从而自市场和社会找回应有的价值和尊重。
唯如此,医改才能不再原地打转,健康梦才能不再仅仅是梦。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智库(微信号:HealthcareReport)
研究医疗业新现象、新方法和新趋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