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鼓励医生到基层开个人工作室
2016/4/7 医学界智库
导语: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
作者:徐毓才(陕西省山阳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
来源:医学界智库
4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就2016年深化医改工作做了部署,联系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之前《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6〕21号,以下简称《通知》),可以看出,今年深化医改一个核心就是推广三明医改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以下四点值得关注: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鼓励医生到基层开个人工作室
分级诊疗是去年以来上上下下一直在努力推进的,但效果并不很显著,最大的问题是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好医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医师多点执业也推了好多年,但真正实现了多点执业的不多,很多政策仅仅停留在纸上号召层面。
这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想借此来助推分级诊疗,“创意”不错,但恐怕“公立医院在职”医生还是难以走出去。
完善基层绩效工资制度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要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通知》中也明确要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而在4月6日会议上,更要求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试点城市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与岗位职责和业绩相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凸显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根据卫生统计公报数据反映,近年来在国家医改投入不断强基层的形势下,实际上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下降,服务量在萎缩,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薪酬体系不合理,绩效工资难以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总量小,又缺乏考核评价,特别是收支两条线后基层医疗机构没有了分配自主权,期待今年的医改在这方面能够有积极变化。
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特别指出,要新增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7万名,其中儿科医师5000名。
规培问题和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是最近一年来最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上月初的“两会”,还是此前由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都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尽管各种会议、文件、政策屡屡提及规培和儿科问题,但仍被很多人诟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以规培为例,很多学员都认为,培训并不“规范”,是有“培”无“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员认为这是在“虚度光阴”。规培不仅时间年限较长,待遇也时常跟不上。2014年,国家财政给予了每位规培生每年3万元的补助金,但依旧有不少地区落实不到位,春节前,深圳甚至出现了百名规培生联名游行抗议的事件。
新增包括5千名儿科医生在内的7万名规培医师,力度并不算小,总理亲自“发话”部署也足够重视,但是执行力度如何,效果怎样,广大医师是否买账,还得走着瞧。
药品实行“两票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等改革。
《通知》也提到要协调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推进药品流通改革,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在部分综合医改试点省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做法和经验。而福建三明医改的一个突破口就是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腾笼换鸟”,坚持不懈地推进“两票制”,即药品从生产,经过流通到医疗机构使用,只允许开两次发票,具体是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减少流通费用,降低药品价格。按照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的看法,两票制是对付医药代表洗钱和贿赂促销药品的核武器。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