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医疗如何让患者和医护都满意
2016/4/16 医学界智库
导语:4月16日上午,在2016中国医院互联医疗大会“连接医院与医护——质量、效率、协调与员工满意度”分会场上,多位医院管理者和参会嘉宾共同分享了医院的信息化实践经验。
作者:郑莹
来源:医学界智库
医院信息化究竟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如何服务患者,又如何提升医护的工作效率?
4月16日上午,在由医学界、医生站、贝壳社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医院互联医疗大会“连接医院与医护——质量、效率、协调与员工满意度”分会场上,多位医院管理者和参会嘉宾共同进行了一次思维碰撞,分享的经验可谓干货满满。

信息化提升医院效率
东阳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表示,医院信息化有效推动了医院的效率品质和绩效提升。
他介绍,目前东阳医院的信息系统内共有三家医院,包括东阳的两家医院,和义乌的一家,三家医院共计2400张床位、2300多员工,门诊量规模156万。尽管与大型三甲医院相比,体量并不算大,但三级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全部打通,并建成了数据集成平台。
应争先说,东阳人民医院90%左右的软件都是自主开发的,并且每个月都在进行软件的升级改进,比如,发药流程改造、UDD改造、手术麻醉系统、门诊CA数字认证等等,正是这些改进和提升助力了医院效率的提升。
“医生的电脑桌面会提示哪些检验单还没有看,会自动跳出医疗危机值,当ICU病人转到病房时,接收病人的病区会收到信息留住床位。”应争先介绍,东阳人民医院的信息化为医生工作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
“质管科的监管平台还会检测医生做了哪些事情,什么时间段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好,如果主治医师查房没有解决好,系统就打差评,就要被扣分。”

在东阳人民医院,每一个环节都会进入软件系统,对医疗进程和质量进行记录、评估和校正,“我们要做智慧医疗系统,把我们积累的与医疗品质和医疗效率有关的东西都移植进去,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还要把高血压、糖尿病管理都列入这里,这既符合社会的需要,也符合医改需要。”
从事后反应到事前干预
作为中国第一家率先通过HISS7级认证的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信息化方面也有许多经验,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力华介绍了医院在临床决策支持研究和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
王力华认为,作为临床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该自动提供决策支持;要给临床医生提供针对性的建议,而不是仅仅对病人的病情作出评估;还要在临床医生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做出决策支持。而医院内部医疗数据的丰富,也为临床决策支持数据提供了基础。
王力华介绍了北大人民医院开发的院感系统,医院院感的日常检测,追踪反馈和统计分析完全可以在该系统实现。
她举了个例子,2015年5月29日,在院病人总计2033人,通过6大监测平台和16个规则引擎,院感系统判断出疑似病人268人,再经过院感科工作人员筛选,重点跟踪了58个病人。通过初筛,院感科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掌握病人的可能出现的情况。
王力华表示,医院正在将院感系统的经验进行发展,基于规则引擎开发出来新的病人监控平台,为医院全部科室服务。
互联医疗提升护理质量
在提升护理质量方面,互联医疗也能有所建树,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护理部主任李乐之和湘雅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丽对此都颇为认同。
李乐之认为,运用m-health和c-health收集到的数据,护士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湘雅二院采用的是1M3S护理质量管理体系,1M是指病房管理,3S则关注护理技术质量和安全,这样就做到了滴护理质量的多方位立体关注。

在具体操作方面,1M35又包括7子系统,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为例,医院通过优化流程保证病人安全;通过护理文书,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动态管理;通过移动信息系统,全面察看病人信息,也包括药物执行、医嘱执行和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可以采集相关的生命体征数据给医生诊断提供依据等等。
还有另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输液监控子系统,在不改变原有输液方式的前提下,医院实现了输液核对、输液速度监视、剩余量显示、输液异常提示和输液完毕自动关闭输液管等,保证了全程输液安全与质量。
“过去,护理团队更多关注的是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却很少关注如何用更科学的方法来提升以上两个指标。”李丽表示,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推广刺激了管理者更深入地思考,也拓展了专业的发展。
微信拓展医护新体验
随着微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眼光投向微信服务的开发。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信息中心主任杨杰认为微信具备了连接一切的能力,能够帮助医院实现想要的目标。
杨杰介绍,杭州院区的微信互联有很多创新功能。在医院,患者是通过微信连WIFI的,并通过手机绑定、挂号单扫码绑定等方式将微信与病例号实现了绑定,绑定后,患者能够收到就诊、化验、候诊、验光记录等消息推送。另外,医院还建立了微信一键预约功能,绑定后,不需要输入任何个人信息就能完成预约。
除了针对病人的功能,医院还开发了一些针对医院员工的流程,杨杰举了个例子,“如果员工想要休假,要找各级领审批,但院领导很多都兼着临床工作,经常找不到,审批不容易,结果也很不方便。我们做了微信休假申请审批,填写简单的表格提交后,自动提交到上级审批部门的负责人。申请人也能实时收到微信提醒,查看申请审批的进程。”
杨杰表示,通过信息化服务,信息科的目标就是实现客户满意,院长满意,员工满意,“我们医院一个最大的特色,业务部门驱动,信息委员会决策,信息中心执行的路线,所有需求都是业务部门确定,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站在用户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