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下,“医养结合”如何发展?
2016/4/21 医学界智库

     导语:在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医养结合”越来越成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作者:温宁

     来源:医学界智库

     据统计,2015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6岁,2013—2053年间,平均每小时将有800多人、每天将有2万人进入60岁以上老龄人群。

     在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医养结合”越来越成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4月21日,在第五届国际健康风险管理论坛上,这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老龄化问题严重

     “2014年上海60岁以上户籍人口有214万,预计2020年将达到531万;全市60岁级以上老人总体患病率达80%以上,平均患病1.9种,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占43.4%,三种及以上的占21.6%,生活不能自理的占3.7%。”上海市卫计委基层卫生处老年护理专管科长李水静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而这只是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冰山一角。

     与严重的老龄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捉襟见肘的老年护理机构数量,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目前也仅有71家老年护理机构和16512张老年护理床位数,“一床难求”的情况普遍存在。

     与此相关的则是老年护理中暴露出的问题,供需不平衡、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护理人才紧缺、政策资源未形成整合机制。

     “医养结合”的发展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前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其中关于建立医养双向转诊机制、提高基层养老服务能力、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医养发展、鼓励保险和现代金融进入医养领域等具体措施,也给医养结合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但具体政策的落地显然并不简单。福寿康居家康复护理服务社是上海市高龄老人护理保障项目的医保试点单位,也承担了一些民政委托的居家养老项目,其创始人CEO张军表示,在发展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医疗的主管部门是卫计委,养老则是民政部,在推进医养结合的过程会遇到部门之间存在藩篱,行动不统一的问题,因此更需要各部门的协同作战。

     而另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则是养老照护的保险体系。张军认为如果通过医保为养老护理提供支持很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因此借鉴日本的介护保险或许可以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在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上,日本与中国有相似之处,都涉及到医疗及社会福利等多个部门,该制度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所有老年人,以居家照护为主,机构照护为辅;通过介护保险制度将老年人福利与医疗服务等有机结合,避免制度间的矛盾和漏洞,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上述《通知》对此也做出了规定: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对此,李水静表示上海将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推出老年长期护理保险。

     那么为什么我国的长期护理险发展滞后呢?

     好人生集团创始人汤子欧认为,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下,护理服务一直没有得到关注,而民政等供给方与群众养老需求又存在脱节。另一方面,在现有保险框架内,长期护理险既不属于医疗保险,也不属于重大疾病险,养老又是赔付概率很大的保险,对保险支付方来说,这样的险种设置同样需要多方面考量。

     另一方面,上述《通知》也明确,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医养结合发展。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商保的介入也成为许多健康界人士的共识。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喆在大健康管理方面颇有心得,他认为在养老护理方面,商业保险的支持很重要,而且可以支持社会保障体系下护理保险照顾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也认为商业保险的地位应该加以确认,“对政府来说,商业保险不应该仅仅是医保经办,政府的数据如果不能充分开放,就会导致商业保险测算的样本偏小,这会制约商业保险的发展。希望未来的商业保险参与医养结合的形式是政府推动,健康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共同配合。”

     另一方面,汤子欧认为,商保和第三方机构的介入也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但必须有严格的选择,监管机构要做足工作。同时,第三方机构自身也要严格规范自己,不要做没有数据基础的事情,严谨公正才能获得政府的信任。”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