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安好医生”能融资5亿美元?
2016/5/20 医学界智库

     导语: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什么“平安好医生”A轮可以融资5亿美金,而那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却倒在了通往A轮的朝圣之路上。

    

     作者:宣玮

     来源:医学界智库

     三艘潜艇就可以让一个国家的海军上一个档次,比如排水量超过2000吨,同时配备AIP动力系统,拥有超长水下航行时间的中国S-26T型外销版潜艇。

     “5亿美元”,可以买一艘半这样的潜艇。

    

     2015年风靡全球的科幻大片《侏罗纪世界》上映。

     “5亿美元”,是该片在全球67个国家地区一周的票房收入。

    

     当然,如果你愿意,5亿美元还可以用来买一支NBA球队,比如下面这支

    

     不过在5月19日,“5亿美元”是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好医生”A轮融资额。这个数字,刷新了全球互联网医疗初创企业单笔最大融资及A轮最高估值两项记录。

    

     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什么“平安好医生”A轮可以融资5亿美金,而那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却倒在了通往A轮的朝圣之路上。

     别人是“互联网+保险”,它却是“保险+互联网”

     在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里的成功案例,不少都是背靠大树,但是“平安好医生”这个富二代却有点不一样。

    

     “平安好医生”A轮融资后,分析家和评论家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它的产品功能、营销策略和战略规划,笔者认为“平安好医生”能脱颖而出的最本质原因是其身上无可比拟的“保险基因”。

     众所周知,“互联网+医疗”企业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盈利模式,现有的平台抽成的盈利模式无法满足运营成本需求。平安好医生有清晰的预期盈利模式,源自它结合了移动医疗和新型互联网健康医疗保险。

     相比传统的导医导药,广告植入的收费方式,保险公司作为重要途径,是互联网医疗的更为理想的买单方。互联网医疗能够成为健康保险公司的一项增值服务与之相辅相成,帮助保险公司减少长期保费开支,甚至进入其保险报销列表以及成为其采集用户数据的终端入口。在“互联网+医疗”最为兴盛的美国,保险早已是最重要的买单方之一。

     见贤思齐,在中国,“互联网+保险”的模式并非“平安好医生”特有。春雨医生与中英人寿的合作,阿里健康与太平洋保险的强强联手,都是“互联网+保险”的模式。

     出生在以保险为核心业务的“平安家族”,“平安好医生”相对其他竞争对手以及“互联网+医疗”玩家,具备“+保险”的“内部”优势,与其说它是“互联网+保险”,不如说是“保险+互联网”。因此,“平安好医生”由保险企业控费为核心的医疗O2O生态布局是资本眼中最美丽的风景。

     都知道圈医生,但是它自建了医生团队

     医患端APP抢占市场的关键,一个是深谙门道的行业积淀,另一个是能否聚集大批优质医生。

     “平安好医生”签约了5000位知名三甲医院副主任以上级别专家,入驻线上“名医工作室”,定期接受用户咨询。此外签约了50000名三甲医院主治医生作为兼职医生,每周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通道。

     最吸引眼球的是,它自聘了1000人的全职医生团队,作为核心服务圈层,通过7*24小时全天候图文及视频在线咨询,为用户提供辅助诊断、康复指导及用药建议。

     别人逐鹿一线城市,它却在诠释“农村包围城市”

    

     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在医生端着力于一线城市,从医米调研的结果来看,“平安好医生”在医生端推广上似乎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尽管在医米调研针对医生在线咨询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平安好医生”并非选择比例最高的APP,但是在这个夜晚,聚光灯与赞美之声都应属于这只新诞生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