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癌症患者死于药下 德国“莆田系”浮出水面
2016/8/16 医学界智库
导语:对于想绕开正规医疗体系,寻求循证医学系统以外的另类疗法的患者,非医疗从业者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编译:刘畅
作者:Hinnerk Feldwisch-Drentrup
近日,一种还未经过临床试验,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开发的癌症药物涉嫌导致3名德国患者死亡。开具处方的人是一名非医疗从业者(non-medical practitioner)。对于想绕开正规医疗体系,寻求循证医学系统以外的另类疗法的患者,非医疗从业者(non-medical practitioner)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此前,2名荷兰和1名比利时的患者先后来到德国布吕根(Brüggen)的生物癌症中心(Biological Cancer Centre),找到Klaus Ross,寻求一种为期10周的癌症“基础疗法”,价格9900欧元。3名患者在这家机构接受治疗后,短时间内先后死亡,另有2人生命垂危。8月4日,德国警方介入调查。德国、荷兰和比利时三国警方联合发布警告,敦促该中心其他患者到当地警方备案,目前,上报人数已达26人。
有媒体称,来此中心就诊的患者,大多已被现代医学宣判死刑,或者想避开对身体损伤极大的化疗。
如今,Klaus Ross涉嫌过失杀人罪,已被警方控制。而他的网站上至今还保留着对这种药物的宣传——“3BP(3-溴丙酮酸乙酯)是当今最有效的肿瘤药物”。
据悉,3BP是一种小分子化学药。早在10多年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Young Hee Ko、Peter Pedersen,和放射科专家Jeff Geschwind共同研发出了3BP。其药理是,阻断癌细胞的醣酵解活动。换言之,该药通过阻止葡萄糖的分解功能,让细胞“饿死”。而相对正常细胞,癌细胞更依赖于这种方式获取能量,所以3BP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靶向”治疗的作用。
在小白鼠身上的试验结果证明,3BP确实能有效延缓癌细胞增长,甚至降低其数量。同时,配合另一种化疗方法,3BP对体外人类癌细胞的治疗作用也非常显著。但是,在动物活体试验中,某些条件下,该药也表现出明显的毒副作用。
2009年,3BP的研发团队经过批准后,对德国一名16岁的纤维板层肝细胞癌(一种罕见的肝癌)患者进行了试验。虽然他于2年后去世,但研究者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还是认为3BP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患者的实际生存期限比预期延长了很多,且生活质量大大提升,这明显是3BP的疗效。”但事后,他们又发表勘正称,把“明显”一词换成“可能”更为恰当,因为单个案例不能成为强有力的证据。
此后,世界各地也相继出现使用3BP的案例。例如,在2014年,埃及的肿瘤学家对一名28岁的男性患者使用了3BP,结果证明,该药虽然安全,但如果单独使用并不一定有效。
3BP的研发者则多次发文表明,如果不控制在某种条件下使用,3BP很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即便如此,该药的投产仍需经过临床试验。2013年,美国公司PreScience Labs的一期临床请求通过FDA审批,但由于资金问题,项目一直迟迟未能启动。
此次事件的另一头,是一个处于灰色地带的特殊群体,非医疗从业者(non-medical practitioner)。他们独立于现代医学系统,通常在正规门诊时间之外(out-of-hours)开展医疗活动。
2014年,一篇发表于《肿瘤研究与治疗》上的调查显示,在德国,40-70%的癌症患者会寻求循证医学范畴之外的疗法,如顺势疗法、自然医学、推拿或针灸等。他们大多数求助的对象就是这些非医疗从业者。
面对癌症病人,这些从业者有45%选择顺势疗法,且有10%认为这种疗法对癌症有直接治疗作用。另有10%以上采用中草药、维生素、分子矫正医学、序贯疗法、针灸和癌症节食疗法等。就这些疗法,他们表示,从来没有和医生探讨过。
原文标题:Candidate cancer drug suspected after death of three patients at an alternative medicine clinic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08/candidate-cancer-drug-suspected-after-death-three-patients-alternative-medicine-clinic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