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集团如何组建医生团队?
2016/9/14 医学界智库

     导语:对于医生集团来说,一个内部高效运转的医生团队显得尤为重要:比起公立医院,医生集团的医生素质将更直接地决定患者所接受的服务与治疗。

     作者:杨馨

     来源:医学界智库

     “医生集团的人力资源工作其实才刚刚起步。”

     张强医生集团行政总监童维楠于上周五由医学界主办的2016年医院人力资源年会上表示:“但这事实上是合理的——因为医生集团也是个新生事物。”

     筛选体系

     对于医生集团来说,一个内部高效运转的医生团队显得尤为重要:比起公立医院,医生集团的医生素质将更直接地决定患者所接受的服务与治疗。

     但是这个团队的组建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就体现在集团的医生入口上,也就是所谓筛选机制。

     “加入医生集团的门槛是很高的”,童维楠表示:“除了临床技术,这个医生必须要有自由执业的意识和强大的内心,不然很难坚持下去。”

    

     (张强医生集团住院医师筛选标准)

     如上图所示,对于住院医生的筛选,张强医生集团的标准事实上已经完成了细化。

     “两年多的时间我们的确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筛选体系”,童表示。

     目前集团内部分成住院医生、专科医生和主诊医生。经过前筛机制中对多项标准的考察,确保进入集团医生的合乎资质。

     培养体系

     筛选体制业已建立,但是医生来源事实上才是医生集团或实际存在的瓶颈。

     “自由执业医生是不能招募的”,童也坦言。

     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医生来说,加入医生集团事实上隐忧可能会非常多。体制内的职称晋升虽然受人诟病,但是仍然是一条清晰可见的路,而在医生集团内要如何确保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得以完全实现?脱离医院后,如何规避行医法律风险,遇到医患纠纷要如何解决?

     区别于体制内的培训、晋升通道建立都将是考验医生集团持久运行的核心因素之一:只有为医生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可能获得不间断的活性生长。

     张强医生集团的经验是,为医生提供传统以外的全方位培训。

     “我们会支持医生进入到包括加拿大Shoudice医院和英国圣马丁医院等一流医院进行”,童提到:“同时我们也会对医生进行包括品牌、信息化管理等对于医生来说的非传统教育。”

     张强医生集团目前在考虑成立思俊学院,会对外提供针对医生集团的培训课程。

     “这会像医生集团届的黄埔军校”,童告诉记者:“告诉一些希望或者正在筹备自由执业的医生一些技巧或者应对市场的一些方法。”

     外部资源

     宋冬雷医生集团近期则通过外部引入,完成了医生集团在医生、患者两端的资源互换。

     9月10日,欧洲最大脑血管病治疗与科研中心带头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系主任Juha Hernesniemi教授来到上海,同时宣布加入了宋冬雷脑科集团(BDG)。

    

     (左起宋冬雷医生,Juha Hernesniem医生,盖延廷医生)

     “Juha教授与宋冬雷教授在各种会议上很早就认识了”,宋冬雷脑科集团运营总监盖延廷告诉记者:“他们是很久的朋友——这次的合作也是宋教授一手促成的。”

     Juha教授加入BDG会介入到实际操作,宋冬雷告诉记者:“BDG收诊患者有一部分由Juha教授直接操刀,另外还会有一部分海外病人转诊到国内来实施手术。”

     这位世界一流级别医生的加入无疑会对BDG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二后续他能够带来的国际学术资源和对BDG内部医生培训起到的作用,对于已脱离了公立医院体制的医生集团则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现在还在解决一些手续工作,非常麻烦”,宋冬雷告诉记者:“但是这无疑是个值得尝试的新方向。”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126.com,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