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海药离人工耳蜗6000亿市场有多远?
2014/11/4 E药经理人
尽管潜在的市场规模高达6000亿元,但人工耳蜗市场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且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所瓜分。By 中国证券报10 月24日,上海怒江北路561弄,一栋白色小楼被大树所隐蔽。楼道内,孙增军和他的同事正搬着仪器和桌椅,准备赶往新家。孙增军是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和他的同事在这栋堪称“陋室”的小楼中,拿下了中国第一个人工耳蜗的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他们将要离开这块老根据地,搬进年产能达1万套人工耳蜗的新天地。作为海南海药的控股子公司,力声特寄托了上市公司的未来,资本市场更翘首以盼人工耳蜗可以成为海南海药业绩成长的新引擎。
经多方采访获悉,尽管潜在的市场规模高达6000亿元,但人工耳蜗市场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且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所瓜分。不过,力声特独创的汉语声调识别系统较之外资品牌而言更能帮助耳聋患者听懂中国话,一旦这一世界首创的技术变为产品投入实际应用,有望凭借其优越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实现进口替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力声特今年初惹上的“仿制”风波,现在已有初步结论,不再构成对自主知识产权人工耳蜗市场推广的威胁。
一切看似左右逢源,海南海药的辉煌似乎倚马可待。但是,公司高管坦言,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人工耳蜗要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赚钱利器,恐怕还得再磨两三年。1 听得懂汉语是卖点
谈起自己的产品,孙增军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在他眼里,力声特的人工耳蜗最“牛”之处莫过于“听得懂汉语”。
人工耳蜗又名电子耳蜗,其体积纤小,却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电子线路和语言处理器、植入电极和语言数字编码器等元件。它是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可以帮助耳聋患者恢复听力感觉。当中最为难搞的便是声调识别技术,尤其是汉语声调识别在全球皆未获突破。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龚树生介绍,中国人使用进口人工耳蜗普遍存在声调感知障碍和发声无音调缺陷。进口人工耳蜗是基于英语和德语母语者设计的,而国产人工耳蜗的最大目标人群是中国聋病患者。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语词中具有辨义作用,区分不了声调,约等于听不懂中国话。
英语属于重音语言,与汉语在声学和语音学层次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心理声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听觉感知上存在明显差异,当目标言语为汉语时,在嘈杂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信息掩蔽。汉语声调具有能区别意义的音高特征,主要取决于基音的频率。从声调最低音到最高音是“调域”,即基频的变化范围。汉语普通话的声调音位有4个,其中每个调位均含轻声作为变体。
龚树生说,影响声调感知的声学特征主要包括F0、时长和音高,其中以F0信息最为重要。声调感知的基础主要取决于F0,同时兼顾其他冗余信息。就语言学概念而言,声调变化就是在极短时间内F0的微小变化。由于人工耳蜗电极数目有限,每个电极承载的频域信息广泛,频率特异性较差,而时域信息和频域信息对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具有协同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刺激率以捕获更多时间信息,才能具有提高辨别频域微小变化的能力,进而有利于识别声调。
“人工耳蜗言语处理方案也称言语编码策略,是将声波转换成点脉冲信号的编码规则,是决定如何分析言语信号并如何刺激电极的操作程序,对提高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识别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普遍采用的人工耳蜗连续相间采样语音处理策略算法,能够使说英语和德语的患者获得较高的言语可懂度,但是对于母语为汉语的患者,其言语可懂度明显不及前者,特别是在声调识别方面,大部分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安静的环境中基本具备健听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但进入嘈杂的环境,他们的言语识别能力就歇菜了。”龚树生表示。
窝在实验室奋战多年,力声特最终研发出了M-Tone汉语声调识别系统。临床研究表明,成人语后聋患者手术后,该系统的平均声调正确识别率达69.41%,且随着开机时间的增加,言语识别和声调识别能力均逐步提高。
……
本文较长,点击“阅读原文”可看更多内容。
最前线的思想火花展现复杂和冲突记录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
E药经理人微信号:eyjlr2013网址:www.y-lp.com点右上角分享本文,点左下角发现精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