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医生灰色收入的潜规则能变成明规则吗?
2015/2/28 E药经理人

     综合编译自纽约时报、Fierce Pharma导读:美国公开医生隐性酬劳的今天,会不会是中国的明天?阳光法案希望能将医生的灰色收入这一潜规则变成明规则,但是进程并不顺利。这是一个很让业界有点胆战心惊的表格:制药企业向美国医生支付费用最高的20个产品。

    

     数据统计区间为2013年8月-12月。

     胆战心惊的原因有二:其一,这不是制药企业向医生的行贿表吗?这是怎么通过合规审计的?其二,医生被披露这些信息难道不担心道德污点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从根本上,数据信息的来源变得非常重要,这些向医生支付的费用包括了哪些项目?正常的市场推广与不正当的贿赂医生之间的边界到底应该如何划分?数据背后的那些潜台词,才是脸谱君今天真正想讨论的话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医药企业用在医药代表身上的费用没有列入到这个数据表格:其中包括拜访费用、提供免费样品以及在医生和患者间开展推广活动。

     这是最新一起因美国《医生薪酬阳光法案》引发的公案。美国政府在2013年10月推出的 《医生薪酬阳光法案》,这是奥巴马医改的一部分,其核心要义旨在抑制因药物人为滥用导致的医保支付压力。政府组织美国医疗保险与救助服务中心(CMS)负责通过“酬劳公开项目”(Open Payments Program)网站收集数据,统计结果按年度披露。

     这些向医生支付的费用包括了哪些项目?阳光法案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所有金额超过10美元的、美国医生和教学医院从医药企业或经销商获得的、不论直接或经由第三方的付款或价值交换信息都需要被上报公开,上报的主体是药品与医疗器械生产者、经销商、以及谈判组织,上报的范围包括研究费、餐费、酬金、旅行费、演讲费以及参考资料或期刊的再版费。

     阳光法案允许:如果数据存在错误、不实或者误导,医生可以查阅并申诉。

     理所当然,该平台数据一经上线就受到了来自制药企业和医生的批评。他们抱怨其中存在误导性信息和谬误的条目:“误导”指的是普通民众对于医生收受此类费用必要性的不理解,而“谬误”则来自于统计方法。

     这些数据到底有没有错呢?“错误确实有。”该网站表示,“由于制药企业故意遮掩,公开的数字只少不多。”企业遮掩的方法包括故意拼错产品名称、混淆产品类别、模糊费用支付用途、或者将多款产品的费用以总和的形式上报却不注明各自占有的比例。

     再来看看这一组数据,诺和诺德的糖尿病药物诺和力高居榜首,5个月时间在向医生支付演讲费、研究费、餐费等方面就花费了900万美元。医生收受此类费用的必要性确实需要狠狠解释,普通民众才能理解。但是如果一定要计较这是不是药企向医生支付费用的准确数字,一定不是,只能说是接近于准确的数字。

     从治疗领域看,2型糖尿病、抗凝、精神障碍、多发性硬化症和COPD囊括了向医生付费最多的五大治疗领域,总计包括15种药物。其中,抗凝药物(艾乐妥、倍林达、拜瑞妥、泰毕全)的生产企业在2013年最后5个月向医生和医院支付了总计1.94亿美金,位列上述治疗领域之首。在过去50年,香豆素类的抗凝药是千万病人抗凝的唯一选择,然而如今,这一领域激战正酣。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数字是,上述20个产品中,有14个产品都是2010年以后获批。

     哪些产品没有在这份名单上?别急着说丙肝药物Sovaldi,该药物在2013年底才获批上市。但确实有一些显著提升患者生存期的抗肿瘤药没有上榜。“要么该产品是某种疾病的首个治疗药物,要么该产品比其他药物更具优势,否则其在市场上能难靠较低的销售费用立足”,公民健康研究集团(Public Citizen's Health Research Group)高级顾问Sidney Wolfe表示。

     阳光法案如果能够继续推行,促进制药企业自律,保证医疗环境纯洁,从而为患者健康谋福求是期望达成的理想境界。推行之初的一地鸡毛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其正面的意义在于,将灰色收入的潜规则转化为明规则,探问其中的边界,最终确定游戏规则。这远远好过于隔岸观火的看热闹,然后凉凉地点评一句:你看美国市场也照样有灰色地带、带金销售,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y-lp@y-lp.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