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分解李克强2015医药五大目标,你看懂了吗?
2015/3/10 E药经理人
3月8日,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一一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五大关键目标,并给出时间表。By编辑自卫计委官网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谈及“医疗费用异地结算”“大病保险”“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以及“社会资本办医”等五大医药卫生改革关键问题。3月8日,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分解,并为相关改革措施列出时间表。
医疗费用跨省结算:困难在医疗信息化,重点是省内异地结算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公众希望能够通过跨省结算医疗费用实现就医方便。
实话讲,这件事的难度也不小。由于各个地方的政策不一样,我们新农合大多是以县为统筹单位,在一个县内是实行一种医疗制度,不同的县的报销制度都是不一样的,省与省之间也有很大差别。怎样保证省内实现直接结算,下一步还要实现跨省的即时结算,对信息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目前,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平台已经实现了与16个省级平台和部分大型定点医疗机构的联通,这就推动了农民异地就医即时结报的开展。北京、安徽等20余个省份通过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台,推动跨区域就医的及时结报。依托逐步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各地都在加快推进新农合的及时结报。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实现了新农合经办机构与省内医疗机构的及时结报。部分地区正在积极地探索跨省的及时结报。
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困难就是信息化建设,各地的进度不一样。部分省级平台还没有实现跟国家平台的联通和信息交换,这样就不能实现跨省新农合的及时结报。
下一步,我们要全力以赴推动新农合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把省内异地的就医及时结报作为重点。现在已经开始了跨省就医结报的试点工作,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异地就医费用的核算和结算,最后要实现异地就医的直接结报。这件事情的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很大。作为管理部门,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推动。
大病保险:浅尝社会事业引入市场机制,方法待评估、衔接待研究
目前,我们国家建立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其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比较低,广覆盖,但保障水平比较低。对于一些大病,可能产生大额医疗费用的疾病的保险报销幅度不够,可能造成很多家庭因为家庭成员发生大病而造成家庭的经济陷入困境。
大家都知道大病是属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几率比较小,但一旦发生带来的经济风险比较大,它特别适合做保险。保险就是大数法则,分担疾病风险。这几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就开展大病保险工作做了试点政策的探索:
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31个省份都开展了大病保险的工作,261个地级开展了城镇居民的大病保险,239个地市开展了新农合的大病保险,其中像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份已经全面推开。应该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在各地陆续实施以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参保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是这些得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的实际报销比例有了明显增长。统计表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大病患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在原来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分别提高了11.22和12个百分点;
二是在大病医保的过程中引入了商业保险经办大病保险,提高了基本医保的经办效率;
三是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机构的保险产品的方式来实施的,这也是在社会事业管理中成功引入了市场机制,也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一次成功实践。
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大病保险的制度设计,研究探索不同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我们同时还要开展前期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专项督查,建立大病保险政策的评估机制,及时总结各地的好做法和经验。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全面解读有关政策,使这项政策有更广的社会知晓度。在培训的过程中,也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相关部门共同协同推进这项工作。
公立医院改革:突破口是破除“以药补医”,改革药品招标采购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被称为医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怎么样在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基础上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在方便群众的看病、就医方面又有什么新的政策?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用了很大篇幅,明确了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要分两个层面来讲,一个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中心,它在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上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通过组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将在2015年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前几年试点的基础上,将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向前推动一步。
第二个方面是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大家有时候说看病难、看病贵,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大家找专家看病比较困难。今年将要推开的是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按照国家的部署,2014年全国有34个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城市。2015年将扩大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范围,在过去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总理提出今年要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国家正在制定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文件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配套文件,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主要强化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联动推进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难点,公众对医改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公立医院改革上,需要综合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这次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改革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细化改革措施,完善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使社会普遍关注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
在推进便民、惠民方面,随着医改的启动,各地医疗机构都在改善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前不久,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出台了《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医院在便民、惠民方面的举措。关于这个《行动计划》的内容,过去也向大家进行过通报,具体内容就不细讲。总体内容是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切实想方设法来改善医疗环境、改善公众看病就医的体验,希望能够在医改的同时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服务的改善同步推进。
激励分级诊疗:
除了培训、医联体,首次提出管理社区药品目录
目前老百姓在看病的过程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上大医院住院、找专家非常难。怎么样化解这个矛盾,国际、国内的经验都表明,必须通过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办法来化解。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只有把老百姓、把患者吸引到基层,把他们的大部分问题解决好,才能使大医院集中精力诊治疑难重症。
一些国家的经验,80%左右的门诊都是在社区层面解决的。我们国家这十多年来一直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城市就是社区,在农村就是乡镇卫生院。国家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包括基础条件、人员培训、综合改革措施,使这些机构的运营更加有效。
社区给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怎么样处理好能力和政策限制的关系,比如说到开药的问题,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应该以社区的治疗管理为主。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社区又不具备。目前国家在药品目录的管理方面,已经在政策层面解决了这个问题。社区机构在药品配备方面要围绕着提供的服务来规划药品目录。
但是,这个政策落实到每一个社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现在的要求是让社区卫生机构尽可能作为老百姓看病的守门人,不但要解决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治疗。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向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寻求专家服务的时候,也需要社区医生给他们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所以我们要求大医院将专家门诊的号源向社区机构提供,使社区医生和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大家可能都已经听到过“医疗联合体”,实际上就是想在大中小医院之间形成纵向的合作体,使社区医院在转诊、用药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吸引老百姓到社区看病、取药,进行慢性疾病的管理。这个问题也是当前我们加强基层,特别是社区建设的重点。
打破社会资本办医“玻璃门”:
正在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政策,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特别强调要发展社会办医。发展社会办医的目的就是建立以非营利医疗机构为主体、盈利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服务体系。主要涉及到的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拓展社会办医的空间。目前各地的社会办医热情很高,包括境外资本在我们国家兴办合资的医疗机构,这个势头很好。
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在指导地方清理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因为在社会办医方面,过去有一些不合理的限制政策,现在正在清理。我们还要推进规范医师的多点执业。因为社会办医面临的突出瓶颈就是优质的医师资源短缺。要鼓励社会办医,就是要规范医师的多点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医师下基层多点执业,到一些医疗资源比较缺乏的地方。还要鼓励支持地方的创新政策,各地目前都在鼓励社会办医方面出台好的政策。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解决好社会办医工作中存在的政策和制度障碍,总结各地经验,推动社会办医上规模、上档次。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y-lp@y-lp.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