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该到复盘的时候了 | 本刊发起千人线上大讨论
2015/10/19 E药经理人

     周末,一篇名为《轮春雨医生的倒掉》的旧文在朋友圈被疯转,当天晚上,由E药经理人、E药互联网研究杂志、中国县域卫生杂志、医策智库联合组织的“一篇旧文引发的关于互联网医疗生死之争”线上沙龙火爆上线,近1000名线上参与者和本文作者以及互联网医疗观察江湖里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一起,来共同探讨互联网医疗的话题。

     谭勇:《论春雨倒掉》一文刷屏似乎与内容已经没有关系。似乎与春雨本身都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大众对互联网医疗失去耐心的急切:不管好坏,给我一个说法。我们更愿意把此文联想到97回归时《香港之死》。善意哪怕是恶意的提醒对当事者都是好事,只要没有被一剑封喉,任何试错和失败都是探索新领域时无法避免的结果。

     赵衡说:互联网医疗硬伤在线下所以线上好难;刘谦说:互联网医疗创新还是有的只是没有曝光在我们视线;廖光会说:互联网和医疗两个创业者都站在自己一方看对方谈不拢;李卫民老师说:轻问诊坚持在独特领域做下去是有价值的;一医一世界说:他反对主流反对互联网医疗其实是反对互联网医疗不理解医生的责任。

     我们上午在内部群里讨论,中午确定今晚做沙龙,下午四点正式发布消息,三个半小时后线上直播,我们和三个群一千多群友一起创造了“互联网医疗炸弹会”第一期。这本身也是于我们的考验,也是时代给了我们一个开创历史里程碑的机会。

    

     廖光会:首先,下半年投资遇冷,不多的几家移动医疗在分有限的投资额度。这个时候,有些拿得到有些拿不到,有些拿得多有些拿得少。然后心态就变了。

     整个移动医疗行业现在确实遇到了问题,不仅是春雨,包括阿里健康。场景需求、变现能力、商业模式都没有走出来。

     目前春雨的动作较大,不仅仅是线下诊所,还有智能设备、智能终端,以前没有公布。现在春雨技术和运营上确实走得很前很快。

     快不代表好,至少代表探索。拿到钱也不代表成功,至少说明现在的理念和目标会被投资方接受。

     医药电商会比互联网医疗早十年,摸索完商业模式并实现价值。互联网医疗一旦清晰,带来的价值会比医药电商价值大十倍。70后生人只能引路,只能享用。创造和完善只能等80后了!互联网之后就是物联网,等它出来,就没有争议了!一切都能实现了!

    

     刘谦:我在药企做了20年营销,今年有做移动医疗,我本人就是一个泡沫化的表现。我在过去一年看了100多个移动医疗项目,也实地拜访了几十家移动医疗公司,包括春雨,也对春雨高管有了解。半年前的文章火了,有人说是阴谋,我觉还是有一些现实的东西,不然群众不会转发起来的。

     今天虽然讨论的目标是春雨,但今天有这么多人参与传播,实际上是大家对移动医疗这么快的爆火感到不理解。经常看到网络上移动医疗的宣传,有几亿的融资,有几百万的患者,或者有多少多少医生,但是实际上没有医生用,大家觉得这样的反差很大,感觉移动医疗的“疗”是聊天的“聊”。

     移动医疗现在有很多的不足,各方都未必很满意,也会有很多泡沫存在。但我仍然对移动医疗对互联网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充满信心,因为中国的医疗体制,实际上全世界也是这样的,不可能离开互联网的,互联网必然全面渗透进医疗领域,但是不是现在的模式?完全不一定。春雨是不是第一名?不一定。是不是轻问诊仍然能流行?也不一定,但互联医疗这个概念一定会落实、执行,我们这些参与者一定要用开放、包容、前瞻的眼光,不要用静态的眼光去看,我们要积极的探索,不要轻易否定什么东西,说不定就能找到一条成功之路。

    

     赵衡:现在来看,这篇文章不排除值得推敲。但是移动医疗到今天没有爆发式成长,这种状况下,公司有很多融资,这种烧钱模式,市场就有质疑。我觉这种意义不大。我个人认为这个文章的逻辑分析可以,但观点也有很多问题,也值得推敲,只是投射了很多人很偏好的、担忧的问题。

     问题是只谈这些没意义,核心是中国的医疗体系的改革能走多久、多远,这才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前提,如果说中国的医疗体系的改革很难长期有大的变革,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很难一帆风顺。这是毋庸置疑的。

     春雨模式在中国新,但是从美国复制过来的。轻问诊是在中国现有的模式下被迫采取这种形式的,这个名词的,中国C端的远程问诊不被容许,所以采用医疗咨询的方式,起名名字叫轻问诊。难点在于收费模式无法长期确立,没有支付方,关键是中国医保做不到。

     未来如何发展,一个是政策上的突破,还有市场的。春雨的转型目前也在发展其他业务。如果主要说一个没有倒台的公司,完全没有意义的。

     因为一个公司能否发展,关键是对市场、行业提供价值,如果这个公司可以提供这样的价值,有一天发展不好,被其他公司改造了,也代表这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无法提供价值,只是当下赚一点钱,也做不大。

     短期来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困境比较大。除了支付方还有线下医疗体系无法支撑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美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主要还是起到了帮助控费的作用,中国这种概念还是很模糊,很多时候像诊费已经很低了,怎么再去控。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创新肯定跟美国不一样,但怎么走,现在还很难确定,未来的发展还是要看整个医疗市场的变革,一定是线下医疗服务市场发生变革,线上才能有突破。如果线下医疗市场始终无法取得突破,中国医疗改革改了很多年却始终无法改变,线上市场也很难去做,美国经验是线下推动线上,绝非是线上推动线下,有的公司号称可以推动分级诊疗,这绝对是痴人说梦,这绝对做不到。分诊的难度绝对不是用一种轻轻的模式去做的,互联网医疗永远只能是辅助手段。

    

     李卫民:原作者不知与春雨是不是有什么冲突或者利益,希望了解作者的背景,不同背景有不同观点。第二个,删帖是谁删的,作者删的就是不愿意引起问题。春雨删的话就是被说中了某些点。

     春雨是某个垂直领域的冠军,树大招风。这篇文章群里看到的比较多,为春雨说话的少,中性和简单评论的多,朋友圈看到的比较少。

     群内转发比较多,说明春雨与日常各界的交往,还是有一些微妙的关系。这对春雨也有借鉴,注意处理关系。

     关于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医生的动力问题,我不担心医生的动力,一部分医生没动力是因为他们太忙,一部分医生可能就是不愿意帮别人,总有一部分医生有时间有能力还有意愿帮别人的,因为帮别人也是一件让帮助者自身感到很高尚的事情。况且移动医疗平台也会给医生补贴,所以很多人反对轻问诊,觉得那上面医生素质有问题,但是那些医生对一些简单的轻问诊是够用的。而且我觉得那里也会有真才实学愿意帮别人的医生,所以我不担心那种平台上医生的数量,因为在补贴之下,在那种平台上还是有医生愿意帮助别人。

    

     一医一世界(文章作者):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非常简单,看到了春雨医生要做诊所的消息,这是我的微博第四篇文章。根本就没想到引起这么大轰动。我对移动医疗的看法一直非常差,我在5月23日写过互联网医疗是妖风而不是风口,之后还写过几篇关于互联网医疗不是好现象的文章,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想提醒年轻人或者是医生不要被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噱头搞晕,要安于现状好好工作。我还写过反对医院市场化、反对分级诊疗的一些文章。我在2012年觉得互联网是很大的,也做了一款互联网医疗产品,在探索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市场被国家管理的非常死,可以这么说就按照我国体制和贫富差距程度,我们的医疗一定要说非常廉价的,而所有的移动医疗、民营医院、分级诊疗、保险等都会提高医疗价格。我一直的身份一直定位在医生,希望医生还是踏踏实实工作,将来的收入会很高,不要被目前的苦难和一些问题被迷惑,丧失了从医信心,还是要干下去。我觉得医生的动力很简单就是多挣钱。

     我不认为互联网医疗能够由外行人来推动,因为互联网最终都要寄托在一款产品上,所以说产品为王。学医的人不等于医生,医疗产品,医生必须把治疗病人的风险和责任担在肩上的才叫医生。我反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重视医生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所以让医生在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中无法使用,没有一个医生会真正喜欢目前市场上的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

     张强:作为一名医生,成熟的心智、严谨的态度和正向的表达方式很重要。春雨张锐还是内心强大也有些底气,如果是遇到脆弱的患者,后果会很严重。作为媒体人,对于一件影响力大的事件报道,先第一时间倾听当事人的看法才是负责任的做法。作为行业评论员,对评论对象充分了解后再下结论也不迟。我相信微博微信这么发达,找到当事人并不难。一切为大家好,也为自己好,就当面、公开提出建议了 。

    

     张锐:我是春雨的创始人。谢谢大家的谏言,我会和兄弟们一一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不说话,是因为不想大家知道我在这而估计到我们的情面而不能自由讨论。从一医一世界兄弟5个月前的文章到今天的沸点成燃,我一直在关注:医疗是什么?甚至是,生命是什么?我们作为一个肉身,留存在这纷乱的人间的意义何在呢?医疗,关乎的是每个人的生命和尊严,是每一个生物体存留在这匆忽一世中的寄托与保障。中国人命价几何?所有对医疗建言的群里的兄弟,其实都在抒发着对生命的理解,而这事,在我行中梦中,常常浮现。我和春雨诸兄弟,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让中国人命价贵点,活的自在、自然、自由点,除此无他。赞我谤我,不过是借我言人世,与我何干?再谢各位!

    

     重磅预告!线下沙龙即将来袭!如果你错过了周末精彩的线上沙龙,亦或者还没有一吐为快,10月21日(周三),依旧火爆的线下沙龙你一定要来!

     沙龙时间:2015年10月21日15:00--18:00

     沙龙地址:投资客咖啡厅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B1层55号 人数:仅30人(免费参与,先报先得)

     参与形式:点击阅读原文报名,位置有限,报名从速。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