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移动医疗如何解决医生“学习”?
2015/11/27 E药经理人
如何方便地解决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难题?移动医疗能对医生的学习“痛点”做些什么?
1中外移动医疗APP现状
2015年1月28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移动医疗APP发展迅速,现阶段数量已达2000多款。而且《蓝皮书》中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30.1亿元,比2013年增长26.8%。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125.3亿元。
在数量众多的移动医疗类APP中,针对大众健康类居多。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 Data发布的《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数据报告》中提到,绝大部分APP在内容和功能方面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预约挂号、问诊咨询、资讯文献、医药服务等几类。其中预约挂号类APP占APP总数的31.3%,问诊咨询类APP占30.3%,针对患者端的应用APP占到了绝大多数。
可以说,这些提供患者服务的移动医疗类APP,想到了患者的每一个“痛点”,挂号难是吧,手机上挂个号多方便,不用排队一键搞定;医生问诊时间短是吧,我帮你把医生请进手机,一个时间段只为你服务;买药不方便是吧,下载一个APP,送货上门……
实际上,国外针对消费者使用的移动医疗APP数量更多,IMS Health一项研究显示,2013年以来,美国可供消费者使用的移动医疗应用程序(mHealth apps)已超过了165 000种。以IOS系统App为例,从2013年的43689达到了90088,两年中数量增加了106%。大部分移动医疗应用程序都聚焦于大健康领域,集中在健康管理(占65%),疾病与治疗管理类占24%,其他类型占11%。
2国内移动医疗的政策困境
不过,与移动医疗在国外的市场环境下自然发展不同,移动医疗在中国的起步之初,就遭遇到政策及法律制度方面的诸多壁垒,而现在,移动医疗又被赋予新的政策使命——助力分级诊疗的实现,然而,分级诊疗在国内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困境,正如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所言“先提高医生水平再来谈分级诊疗”。
医生水平的不均质化,是造成目前“看病难”的重大因素之一:所谓的挂号难,是顶级医院挂号难,而中西部乡镇县医院号源充足病人稀少;所谓的医生问诊时间短,是大医院医生接诊病人众多,要知道每天门诊一两百人,谁能有时间一一细问?
3中国医生“痛点”何在?
根据卫计委最近公布的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270万医生(含助理医师)当中,45.5%是本科以下学历。而且估计90%以上没有经过规培。而已经在临床工作的200多万的医生中,又有90%不在三甲医院工作,接诊病人不多,能够接触到各种疾病诊断、治疗的机会也有限,学习提高的可能自然也少了。
看清这个局面,我们就知道患者为什么不相信基层的医生了——这样的现状,是中国医疗的痛点,也是中国医生的痛点,不解决医生水平均质化这个问题,给大医院医生减负无望,分级诊疗无望,解决看病难更是空中楼阁了。
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临床医生并不缺乏学习热情:国内知名医学媒体《医学界》通过对临床主流年轻医生的调研数据显示,84.41%的临床医生每天学习超过半小时,近80%的临床医生会通过网上视频和医学咨询学习,60%的医生看文献,还有58%的医生直接到大医院培训,53%的医生参加线下会议等……
4如何利用移动医疗解决医生学习“痛点”?
与上述《医学界》的调研结果相映衬的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公关公司之一罗德公关与全球第三大个案研究公司益普索市场研究集团联合发布的《2014医生互联网行为洞察报告》显示,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中国大陆地区高达71%的医生首选通过网络或者移动设备等数字化渠道来获取相关的医疗信息。
在众多线上平台中,网络论坛以及手机APP备受青睐,成为医生获取医疗相关信息的首选,分别占到45%和42%。而在海量医疗相关信息中,医疗动态以及疾病知识成为医生最感兴趣的线上内容,其重要性分别得到了88%和86%的医生的认可。
因此,对于普通医生来说,学习是刚需,更是“痛点”,那么,如何方便地解决自己继续医学教育的难题?移动医疗能对医生的学习“痛点”做些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最近一款火爆医生圈的移动医疗应用——“医生站”中,寻求到一些答案。
据悉,“医生站”是《医学界》推出的一款医生互助学习社区类APP,其互助学习模式,是邀请大医院专家到APP内做学术讲座,普通医生下载APP后,注册后报名听课。
做为一个学习平台,“医生站”与国内多所顶级医院开展院级合作,请来专家授课,站内相继开设了“协和课程”、“朝阳课堂”、“阜外课堂”、“红房子课堂”、“一妇婴课堂”等多个名院讲堂。热衷于学习的医生们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欲望:医生站正式上线两个月后,装机医生突破30万,注册率达85%,站内目前近200场课程,平均每场课程报名医生达1000人,其中协和专家讲座报名人数均在2500以上,总计报名20多万人次,讲座回放次数达200万。
据了解,元旦前后,“医生站”还将开发社交功能,让医生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共同讨论病例,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展望一下,如果医生水平都协和化了,何愁分级诊疗实现不了?
『 E药经理人 』
登录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
加入医药社群炸弹会?添加脸谱君好友:lianpujun,加您入群
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y-lp@y-lp.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