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8大家纵论医药行业大拐点 筑梦新蓝图
2015/12/11 E药经理人
11月30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七届四次会长(扩大)会议暨第二十八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厦门举行。
1十三五规划相对十二五规划有三个特点:一是在中国智造2025框架下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二是五部门(工信部、发改委、卫计委、商务部、食药总局)共同编制;三是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专家咨询团队,并委托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我们将竭尽全力以及全行业的智慧编制一个高质量的规划,指导行业健康发展,用会议的主题词讲,就是筑梦新蓝图。
十三五期间医药工业要实现升级发展,关键是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我国同制药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必须把创新摆在医药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建设医药强国的战略支点,不管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习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为建议做说明时指出2014年8月份我们确定的要抓紧实施已有的16个国家重大专项,总书记提高到了6个专项,其中就包括新药创制,并进一步指出在此基础上以2030年为时间结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由所突破,包括航空发动机、量子通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健康保障领域,再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这里面与我们行业相关的就是健康保障。这充分说明国家将增加投入,支持创新。我们企业也要增加投入,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要在十二五基础上提高一个百分点。
中国智造2025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依托产业技术联盟,在全国建立15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里面就包括医药工业中心,目的是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难题,实现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解决工艺专业设备等问题,攻克具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总之,十三五期间增强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大投入;二是要提高效率。实现一批创新药品、高性能医疗器械获准上市,积极推进我国从跟踪纺织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
2姚珺(国家工信部规划司发展规划处处长)

我们的制造业现在既面临着发达国家在高端领域里面的封堵,又面临着其它新兴经济体在中低端领域里的分流。美国波士顿咨询机构做了一个分析,它认为综合考虑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效率、汇率成本、物流成本和能源成本,现在美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竞争力跟中国相比,只有4个百分点的差距,这是2014年的情况,按照周围目前的要素成本变化的趋势,到2018年中国制造将比美国制造更加贵,或者美国制造比我们更有优势,这是一个咨询机构的分析结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制造业一种新的变化。在发达经济体之外,周边的新兴经济体在加快在中低端领域对我们的残食。
在这里面,我们把中国制造2025文本核心的内容梳理成了一个鱼骨图,我们确定了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建设制造强国,围绕这个目标确定了未来发展的主线,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们为什么将它作为主线,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是工业4.0,无论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还是美国搞的互联网,本质上都在强调未来的关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带来的一系列变革性的创新。
我们会推动结构性差异化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专项普惠性、功能性的竞争性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方面,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培育早期市场。从金融政策来说,我们跟一行三会在加强合作。
为了强化决策支撑,我们正在做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我们将会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地方和社会机构,通过多元数据的整合来建设一个基础大数据平台,基于这个大数据平台,将来会发布多角度、多层次产业全景地图,为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决策、研发、市场化开发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
3杨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司综合处处长)

这次改革首先把新药提高到了全球性的标准,换句话说,过去我们仅仅局限于没有在中国境内上市的药品就把它定位为新药,而且给予一些监测期的政策,今后要把新药研发的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境内外都没有上市的新药,如果在国内来申报,这个时候才能称之为新药。对于新药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我们又进一步把它分成了两个层次:第一类是创新型的,现在我们初步把它定义为一个全新的结构。第二类是改良型新药,改良型新要是什么概念呢?是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一些改造,同时这个改造的结果目标是要在临床应用上有明显的优势,换句话说改良型新药无论你改剂量、改结构、改途径、改用法用量、改规格、改新的配方,这些只是手段,目标是什么呢?目标就是要让这些改良型新药比原有的活性成份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所以我们现在对新药的概念,无论是创新型新药还是改良型新药,这个标准提的比较高,做了创新的确定,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要求。除了新药之外,第三类是仿制药,过去我们叫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现在把仿制药定位成以原研药药品疗效一致的药品。
最近对一致性评价的思路做了调整,相关的意见也在食药监总局网站上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接下来的三年怎么做呢?把这个主动权还是交还给企业,由企业自己去购买产品制剂,自己去做研究评价。由仿制药一致性办公室来进行审评,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企业一些便利的条件,比如从国外购买原研产品的临时进口批件,比如变更工艺的备案,比如变更工艺与一致性评价可以合并审评,一次性递交资料,一次性审评批准。
药审中心过去一直对外说我们是120人,但这120人是什么概念呢?其中只有50人是中编办认可的国家事业单位编制,另外70个还不是,是总局认可的财政编,为了解决人少的问题,中编办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在2014年底,想把原有的120人中增加了70个人,是120个编制,到今年年初又增加了70,换句话说,现在我们总局的审评中心有中编办认可的机构编制是190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用好这些编制,吸引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来进入到我们审评的队伍当中,只有足够多的审评人员才能真正实现对这些创新药的全程指导,才能真正把好产品尽快推向市场。
4于明德(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

药品价格改革,是医改以来最重大的成绩,看过一个领导的讲话,他说有多少成绩,其实我都没感觉。我感觉的成绩只有两条:第一是没有医疗保障的所有农民用政府的钱保起来了,这是最大的成绩。第二是药品价格放开,药品价格放开非同小可,这是有法律授权的行政管理,非常之明确,政府在新兴形势下主动把它放开,这个力度如果没有相当大、相当高度的改革思想是做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对这项改革寄予特大的希望,在这个改革的带动下,其他价格都应该向发改委的价格改革学习,那么后来关于医保支付就可能有一个学还是不学的问题。
价格改革过程中有经验和有教训,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代价大家都知道了,这种代价特别不希望重演。把政府规定的一些不清晰的条件作为行政管理的标准,通俗一点说,就是自由裁量的标准太大,这是不行的。质量、价格、服务、信誉四大要素均为市场要素,必须交给市场,市场会找到质优价廉的药品,绝对比招标采购要更好。
这个医保支付是征求意见,它还说可以引入同品种不同规格剂型差比价、其他地区价格参考、同类药品价格比较,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因素和办法,对支付标准进行修正,能够把一个很复杂的事用很简单的政策规定下来,这是非常好的政策,把一个很简单的事做得无比复杂,像招标采购一样,多少道门槛,多少人过手,最后是非常糟糕。
5朱恒鹏:医保改革与医药产业转型

国务院颁布的6个领域的价格改革方案,关于医疗领域用了16个字,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这16个字,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认为非常对,但这16个字不对,没用。
去年有15%的药品加成,卖了500亿的药,赚了200亿,今年药品没有加成,去年一个挂号费5块钱,一年一千万人次看门诊,就是五千万的门诊收入,如果实现总量控制,按照去年药品的销售量再乘上前三年的平均增长数字,如果不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能赚多少钱,赚200亿,我把200亿砍了,再根据去年医院的门诊人次,再乘上前三年的平均增长率,今年门诊人次达到了1100万,由5块钱涨到105的挂号费,这样一算,挂号收入就涨了10个多亿,当然住院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一算,有升有降加在一起,医疗服务收入增加160亿,简单来讲,以以前的数量作为权重算调整费用以后带来的变化,但是在座的大家都清楚,比价关系一变化,数量关系就变化。
即便政府吹牛地说这次价格调整以后,总体的费用一群专家算了三个月,不但不下降,还增加了20亿,但老百姓关心的是我自己去看病费用有没有变化。
大家想一想有没有这样一个政府部门不但让整体费用不上涨,每个病种的费用也不上涨,每个老百姓的费用也不上涨,有这样的专家吗?有这样的政府吗?没有。况且我们这次调价格是理顺不合理的比价关系,有些医疗费用就是应该上升的。
价格一改,医保就跟着要换系统,这是技术性的问题,但细节决定成败,医保换系统是需要时间的,系统调试期间会出乱子,医保能够和老百姓讲系统调试期间请不要生病,我调试好了再生病?费用有升有降,医疗费用上升的,提高报销比例,保证老百姓的自费负担不上升。医疗费用下降的,降低报销比例,保证老百姓的自费负担不上升。
6潘爱华:(北大未名集团董事长)

什么是生物经济?我们讲的生物经济跟一般人讲的生物经济和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生物经济就是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观点和方法,用于经济学研究所产生的新的经济理论,这叫生物经济。
所谓狭义的吃药问题就是吃药,广义的吃药问题就是健康问题。中国制造2025其中有一个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这里面都有。是讲制造,第二要讲创新,创新就要研发,打造世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
我在1998年有三大寓言,一是2008年如果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中国金牌总数将超过美国,跃居第一。我们已经实现。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过。2020年人类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还有五年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2020年人类必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中国将成为世界生物经济的策源地,生物经济将助中国梦梦想成真。
7王宏广(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医药的情况随着GDP的增长,大健康的基本趋势:增速虽然每年下降,但仍然是各行业中间最好的;潜力最大;医疗水平大幅度提升;医疗健康模式发生了变化,大家都重视病前的预防和病后的康复;健康管理稳步增加;养老和养生成为一种新的业态;体育正在跟健康融合;政府重视;投资多元化。
如果占了市场15%左右,我们就把它叫做影响,占了市场30%左右就叫冲击,颠覆就占了市场50%以上。我们讲下一个时代,生物时代是中国人或者是美国人的时代,如果现在我们在美国只占30%左右,我们大概占8%左右,差不多是它的1/4,如果你去查它的论文有差不多2/3有中国人参与或者是中国人写的,如果这些中国人回来,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科技革命的中心,专利现在也在增长。
药物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需要推动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这个新的阶段,就是说数量不足的矛盾已经解决了,中国人缺衣少药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现在缺的是好医和好药,这是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下一步怎么样好的医生让大家能够看到好,好的药大家能吃得到。
8楼敬伟(上海宝腾生物董事长)

精准医学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呼吁推动利用个人基因组信息的精准医学战略计划,争取新医学时代的领头羊。我相信在国情咨文之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医学大数据公司,会成为这个经济的主导者。更加兴奋的是在今年3月底,我国的习近平主席命令成立国家的精准医学战略专家组,这个专家组来负责整个国家的精准医学战略。
假如要想做精准医学大数据,大概有三个核心的环节:第一个核心环节是你得有大量的数据来源。第二个核心环节是你得要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三个核心环节是你得使用数据,在座有很多顶尖的企业家,我相信你们今后做任何项目的时候,就这样来判断这家企业有没有强大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还不是简单的表型数据,还要有组学数据。它有没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它有没有庞大的正确商业模式。实际上没有一个真正的产业化系统,说是靠研发的投入就能做起来的,一定得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分析。
精准医学本质上相当于医学领域的谷歌,任何一个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就是这些健康管理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产业界的合作伙伴,一定要去思考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怎么样融入到医学大数据、精准医学里面。

『 E药经理人 』
登录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
加入医药社群炸弹会?添加脸谱君好友:lianpujun,加您入群
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y-lp@y-lp.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