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德胜的企业价值观
2015/12/20 E药经理人

     学技术经济的周德胜少了些行业草莽创业者争一时短长的胜负心,而多了些格局观。

     文 | 山佳

     本科学化学的周德胜在大四那年喜欢上了技术经济这门课,于是,博士研究生的方向转向了技术经济学。从1999年涉足医药行业,到2008年全面操盘凯因科技,虽然没有医药和销售背景,但却让他少了些行业内争一时短长的强烈胜负心,而在政府机构的工作经历,更让他多了些格局观。

     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使命和发展战略,周德胜说:“办企业的目的当然是赚钱,但企业如人一样也需有价值观。有的网络游戏可以将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打、砸、抢、杀’等行为,通过虚拟网络来满足需求,这种商业模式虽然很赚钱,但这不是凯因科技学习的对象。做企业凯因科技要学联想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凯因科技的价值观就是必须做给社会带来正向价值的事:让患者因为使用凯因科技的产品,改善生命质量。”

     凯因科技研发一贯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能给临床带来治疗价值的药一律不开发,特别是一些安全无效的万能药肯定不立项。二是能给临床治疗带来预期正价值的新药即使有风险也要开发。对于一个正在成长期的企业来说,进行一类创新药研发有风险,但周德胜认为,进行这样的研发,值得!

     比如对长效干扰素的研发。因为没有国产同类产品,外企长效干扰素的价格比其在其他国家的销售价格高出2?3倍。这样高昂的价格使得国内大多数肝病患者无法享受到药物创新带来的效果。因此,凯因科技决心下大力气进行研发长效干扰素。历经6年的临床研究,今年,凯因科技自主开发的长效干扰素“派益生”终于申报生产。

     一般来讲,创业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但周德胜认为凯因科技的文化是企业沉淀的文化,不是老板文化。凯因益生从预充式、皮下注射、小容量、欧洲质量标准发展到长效干扰素,整个历程也是凯因科技文化的积淀过程。周德胜认为,“卓越、创新、合作、执行”是凯因科技的核心企业文化。

     倾注卓越的理念:技术进步的目的是降低患者疼痛、方便患者自我注射、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药物转运效率、提高疗效、提高药物安全度、降低药物副作用、提升药物质量标准等等,每个方面都是力求精益求精,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

     创新理念:每次改变与提升,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皮下注射使用新装置;小容量开发新配方;研发新工艺提升质量标准。甚至是对待危机的态度,也可以转化为创新的机会。比如之前遇到的预充式包材危机,凯因科技借此首家推出了皮下注射系统。

     合作理念:研发创新的商业化需要经过链条的多个环节,上游的成果只有被下游转移、被下游接受,凯因科技认为这才是合作。皮下注射系统只有销售推广,医生与患者知晓、接受并使用,合作才成功,创新才成功。

     执行理念:从凯因益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只有动作落地做出结果,才有今天的竞争优势,才有今天的市场份额。

     人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人是创业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战略是华为成为巨型企业的经典范例,周德胜一直注重人才建设,包括经营团队优化和企业人力资本提升。

    

     凯因科技的高管团队非常稳定。创建时,周德胜就着力提升研发与营销能力,引进高管是首要解决途径。从稳定创业团队角度,表面上引进职业经理人更理性,但周德胜一开始就确定引进高管合伙人,并给予与原始创业团队成员一样甚至更优厚的激励政策。经过多次求贤,在全球最大生物制药企业安进工作近十年的潘海博士加盟凯因科技共同创业;在国内知名上市公司担任高管的冯志刚,当时带领近2000人的队伍,年营业额近10亿元,但在共同创业梦想的感召下,这位80后才俊也加盟凯因科技负责营销。

     成立了7年之久,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网络时代,却很少能够搜索到关于凯因科技和周德胜的新闻报道。这家产品线齐全,研发实力雄厚,在PE、VC眼中的大热企业,外界对他们却知之甚少。这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德胜低调务实的作风。但周德胜现在也发现,凯因科技稳健有余,激情不足。

     中国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不是靠亩产千斤的杂交水稻技术,靠的是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互联网时代走在风口的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压根不懂计算机;小米的雷军并没有拥有手机的顶尖技术,但不妨碍他3年创造了百亿智能手机企业。而曾经堪与苹果比肩的电子巨头索尼的一步步沉沦,更印证了周德胜的观点,企业最不能丢掉的是激情。

     “从战略角度看,我们在同行中绝对处于领先位置。我们理念是清晰的,但结果有差距,我们动力还不够强劲,我们的激情还不够。”

     今年,周德胜带着管理团队先后到信立泰和先声两家销售规模都在30多亿元的民企调研。让他满意的是,两次调研让大家感受颇深:制药企业竞争制高点是大品种,但企业要有自己的性格,员工要有激情,创业公司发展最终要靠团队的自我革命。

     “3?5年我们发展速度能赶上他们。”大家都这样表示。

     “为什么不?从方向、战略角度,凯因科技的选择是正确的,凯因人应能做到,也必须做到。”周德胜说。

     本文原载自《E药经理人》杂志12月刊,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

    

     『 E药经理人 』

     登录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

     加入医药社群炸弹会?添加脸谱君好友:lianpujun,加您入群

     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y-lp@y-lp.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