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列传!提前剧透2016中国医生集团发展蓝皮书
2016/4/21 E药经理人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伤口,伤口就是我们的出路。而每一次革命都是仓促的。
4月21日~22日,由《E药经理人》、《E药互联网研究》、《中国县域卫生》、思享广告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个医生集团的代表、上百位二三级医院的院长、数十家著名药企掌门人、数十位关注医疗卫生行业的投资人,以及业内相关机构人士共两千余人的共同参与,使此次大会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的一次高峰盛会。
4月21日,分论坛的各个会场均宣布爆满,未能亲赴现场的各位同仁只能请下一年早些报名了。脸谱君特地从前线为各位看官搜罗到了即将正式发布的《2015-2106中国医生集团发展蓝皮书》,书很厚,108P,汇聚了各方业界大佬对于医生集团大会的洞见观察,以及我们的研究团队对于医生集团这一业态的全面整理和案例研究。
发个福利提前剧透,择其中17家医生集团的案例报道,请看官们投票选择最想了解的医生集团案例,我们将在今后几天时间里依照关注热切度依序呈现:
为什么“医生集团”成为最热关键词?
医生集团的创建浪潮是各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诱因是移动医疗的兴起,核心是医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国内的医生集团主要服务于医生,首先是为医生找到合作医疗机构,其次是兑现医生的市场价值。在过去,医生只有受雇于医院这一种执业形式,医生集团则为医生打开了另外一条路径,并且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有利于医生维护自身权益。医生集团的火爆,是由医生主导的一场变革,单从这一点上看,便意义非凡。
当下,正是医生集团发展的最好时机。原因在于:一是医生集团尚在起步阶段,从商业价值来看,先入为主往往是颠扑不破的规律;二是行业尚未规范,虽然政策方向不明,但是好处恰恰在于拥有很大的实践自由度;三是医生集团成立门槛低,现阶段容易得到政府部门、保险机构、投资方、媒体等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2015年度以来,国内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内一时之间好不热闹。整体看来,这些新生机构大多围绕着行业痛点来定位发展方向,整合医生资源,寻找合作项目,试水资本运作等,是当前的工作重点。相较于去年,这些机构已经走过了初创期,都拥有了落地项目,展开了实质合作;面临的问题是,除了技术对接,医生集团还能够为合作方带来哪些支持;如何为医生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以及如何能够进入医保基金支付体系等等。
让错配的资源重新匹配!让医生流动起来……
1. 根源在于医疗是由政府提供服务还是购买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是通过政府直接提供的方式实现的,最容易理解的案例就是国有企业的历史演变,甚至也可以称之为计划经济的余音。这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劳动者和劳动资料都为政府所有,由政府包产包销。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效率低下、公平性差,且成本高昂。
新医改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包办一切,而是需要向社会购买服务,才可能提供给民众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公共产品。在社会福利各组成部分中,医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当下,医疗服务基本还是由政府提供,非公立医院的服务量只占10%。特别是医院还是行政管理,拥有行政级别,尚未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致使医院和医生基本成为政府的代表,公立医院垄断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在经济发展放缓,财政压力吃紧的背景下,医疗服务费用又持续增长,这让政府意识到,向社会购买医疗服务才应该是最合适的方式。因此,可以释放医疗资源(包括医生、医疗机构等)到社会当中,只有改变公有制一家独大的局面,才能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且可以让医疗资源随着社会资源、生产要素进行流动。改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扩大增量,二是释放存量。所以,在政策层面,医生自由职业已经具备了改革的基础。
2.垄断产生定点执业制度
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各地政府都在推动医生多点执业,这相对于定点职业制度,是一大历史进步。在中国,医生是一个特殊职业,实行定点执业制度。国家甚至从法律高度对这一制度予以确定,从理论上说,只要离开执业地点进行诊疗活动,基本都属于非法行医。定点执业制度让政府实现了对医生资源的垄断。执业与地域的绑定,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中鲜明的一大特点。这在服务业里面,或者同其他全部职业相比较,都是一项非常严苛的制度。
定点执业之于医疗服务,如同户籍制度之于国家治理。建国初期,国家实行新的户籍制度和土改政策,将劳动力捆绑在土地上。从政治层面看,这种管理方式减少了管理风险,有利于国家稳定,但是由于劳动力没有流动性,则直接影响到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现在,国家已开始改变户籍制度,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医生定点执业则是医疗行业的传统户籍制度,将医生固定在特定的医疗机构。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医疗资源是跟随医生而动的,优秀医生主要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自然也就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里面,资源集中,优势明显。没有医生的流动性,资源配置就无法流动起来,所以,取消医生定点执业是新医改的关键。
3.医生应当拥有执业方式的自由选择权
医疗作为现代服务业,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特殊的行业。现代学术理论对服务业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共识是,医疗属于知识型服务业。在医疗服务的各组成要素中,医生既属于其中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是完成医疗服务的核心要素。在特定的顶层设计和制度环境下,医生应当是医疗资源的支配者。具体来说,医生应当拥有独立的决策权,为完成对患者的治疗,由医生选择疗效较好、价格低廉、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以美国为例,医院和医生是协作关系,保险公司分别直接支付医院费和医师费,两者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但是,在目前国内的医疗体系中,医生实际上是医院的雇员,居于次要地位。在各种政策和制度的管控下,医生提供一个最适宜治疗方案的自主权非常有限。真正对治疗起决定作用的是医院,甚至在某些职责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更高层级的政府机构,比如药品的选用权等。医生被剥夺了诊疗的决策权,这是不符合知识型服务业的特点的。所以在市场上,医生不是依靠自身价值获得回报,而是依赖销售药品、扩大服务等其他方式,而作为牺牲价值和自由的交换条件是,政府为医生提供高福利。
这种方式在过去是有效的,现在正面临着多重考验。医生希望依靠自身价值获得回报,如果政府和医院不重视,那么医生就会自己来争取。医生希望拥有自由执业的选择权,重新组织生产关系,医生集团的涌现正是医生对自己价值的呼唤。
4. 行政管理和医院管理的双重挑战
正是因为医疗服务从最开始就被当作政府职能,因此,真正主导医疗发展的是执政需要,而不是行业规律。对医生的管理本质上是行政化的,其成长轨迹是被固化的。比如职称评审制度,医生必须按照年资、科研教学成绩等逐级提升,以享受对应的福利和待遇,而不是通过其医疗服务水平来评定。在这样的体制下,缺乏优秀人才的选拨机制,青年医生难以脱颖而出。
在医院的内部管理上,医生权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新医改启动以来,民众的就医需求得到了极大释放,但是医生数量却并未显著增加,于是,医生成为工作强度最大的职业之一。同时,由于风险加大,医生权益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导致医患矛盾频发,攻击医生的恶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再加上社会舆论、部分新闻媒体的偏见,医生沦为了制度弊端的牺牲者。
医生对现有体制是有所不满的,特别是青年医生,漫长的学习过程和不对等的经济回报,削弱了对职业的认同感。同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竞争力正在减弱。在现有条件下,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很难改变,而民营医院的发展又不够规范,所以医生自主发展也是行业发展至此的必然结果。
5. 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
如果从商业角度衡量,医疗市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卖方市场,优质医疗资源永远稀少,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当下的医疗服务体系是单一的、缺乏层次的,医生接受的也是派单制服务,没有任何一方真正承担起分诊职能,这样造成的问题颇多:无法满足由于经济水平提高带来的多层次需求;医患双方需求信息不对称,患者无序就医;优质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价值被滥用等。
基于以上种种,自2013年开始,社会资本和互联网技术开始涌进医疗市场,并试图改变医疗行业。一时间,市场上涌现出各种模式,产品多样,都是围绕着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痛点来切入。但是无论哪种入口,最终都是争夺医生资源。医生价值一时水涨船高,过去被医药代表包围的医生,转瞬间变成被各种移动医疗平台地推人员所包围。
附:4月22日最新版议程
4月22日上午 会议内容
4月22日
08:30-12:00
主持人:谭 勇(E药经理人总编辑)
1.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开幕式
致辞嘉宾:
谢启麟(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
郝德明(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郭云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
翟晓辉(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
郎洪平(益佰制药总裁)
冯洪刚(先声药业总裁)
2.中国医生集团生态联盟成立仪式
3.中国品牌医生学院启动仪式暨疼痛科、心血管、妇产科品牌医生分院成立仪式
(1)中国品牌医生学院介绍视频播放
(2)中国品牌医生学院启动仪式
翟晓辉(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服务指导中心处长)
王 航(好大夫在线创始人)
汪言安(中国县域卫生总编辑)
夏恩兰(中国妇科宫腔镜诊治医学的奠基人,国际妇科内镜协会理事)
樊碧发(中日友好医院疼痛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
马长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
齐 欣(GSK中国商业卓越负责人)
(3)疼痛科、心血管、妇产科品牌医生分院成立仪式
王 航(好大夫在线创始人)
汪言安(中国县域卫生总编辑)
(4)主题发言:着力打造品牌医生“黄埔军校”
王 航(好大夫在线创始人)
(5)主题发言:规范学术交流、回归专业价值
齐 欣(GSK中国商业卓越负责人)
4.主题报告
(1)2016医生集团往哪走?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网名:医生哥波子)
(2)医生集团的作用
朱恒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3)如何解决医疗服务的痛点
蔡江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
5.主题报告:不同类型医生集团的年度观察和思考(上)
(1)医生集团的困境与发展
孙宏涛(大家医联创始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
(2)心血管学科建设和互联网
马长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
(3)连锁肿瘤医生集团资本化的思考
郎洪平(益佰制药总裁)
(4)大型医疗平台——医生集团合作新选择
许鸣财(鹏瑞利置地集团副首席执行官)
酒店二层A+B厅
4月22日下午 会议内容
4月22日
13:30-17:30
主持人:李卫民(思享广告总经理)
1. 2015-2016中国医生集团发展蓝皮书发布
谭 勇(E药经理人总编辑)
2.主题报告:不同类型医生集团的年度观察和思考(下)
(1)对医生集团与医疗产业的一些思考
郑 杰(树兰医疗创始人,OMAHA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发起人)
(2)菩提医疗——中国医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
宋 青(百洋医药集团总裁,菩提医疗首席执行官)
(3)远程医疗联合体O2O平台
韩春善(北京远程视界集团董事长)
3.圆桌论坛:医院管理者眼中的医生集团和分级诊疗
主持人:刘 谦(医药作家,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
互动嘉宾:
王海涛(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处长)
徐卫东(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院长)
盘仲莹(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
何铁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服务指导中心重大疾病处处长)
王 航(好大夫在线创始人)
沈法荣(杏香园医生集团创始人,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院长)
曹连元(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4.圆桌论坛:药企、药店等产业生态链看医疗互联网和医生集团
主持人:李卫民(思享广告总经理)
互动嘉宾:
林 刚(康哲药业董事长)
郎洪平(益佰制药总裁)
方同华(珍宝岛药业董事长)
吴 峰(辉瑞中国副总裁)
徐 晶(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
阮鸿献(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董事长)
陈胜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德新(深圳市玄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5.圆桌论坛:激辩·医生集团的投资价值
主持人:刘 谦(医药作家,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
互动嘉宾:
冯洪刚(先声药业总裁)
禹 勃(中钰资本创始合伙人)
董 佳(朱李叶集团COO)
孙 超(重山远志医疗健康基金创始合伙人)
赵 衡(村夫日记创始人)
张天雄(疼痛在线CEO)
屈 伟(惠每极致医疗CEO兼Mayo Clinic中国转诊办公室负责人)
刘兴鹏(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酒店二层A+B厅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