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明星也爱医疗机器人 胡海泉投资Remebot
2016/5/26 E药经理人

     2016年5月25日,在Remebot机器人项目的媒体沟通会上,胡海泉表示:“我们(羽泉)在公众面前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可以帮助早期医疗项目受到更多人关注”。

     文 | 冯可

     来源 | 亿欧网

    

     据了解,这是医疗机器人Remebot的投资团队首次对外公开接受采访。Remebot项目之前获得雅瑞资本、海泉基金、真格基金联合投资。雅瑞资本合伙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和他的第一位博士生——现Remebot CEO 刘达均是我国第一代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团队核心成员。

     辅助型医疗机器人Remebot

     Remebot是一款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手术机器人,微创、精准、高效,医生可以通过机器人实施活检、抽吸、毁损、植入、放疗等12类术式,用于脑出血、脑囊肿、帕金森、癫痫等近百种疾病的手术治疗。“国内顶尖的技术+精准的行业定位”让Remebot已经积累了2万多例临床案例,和十多家国家三甲医院进行临床合作。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正在申请CFDA许可证。

     据王田苗介绍,Remebot主要有2点优势。1)解放医生生产力。手术计划等关键环节由医生把控,Remebot可以辅助医生精准定位,减轻医生的体力负担。2)提高诊疗效率。将手术方案和机器人的精准定位结合起来,让远程手术得以实现,减少专家的旅途奔波,进一步提高诊疗效率。

     其实,国内研发神经外科机器人并不比国外晚。国外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也是在2014年刚刚面市,而国内产品在研发初期就深入到国内的临床环境,因此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纳入了很多医生使用时的反馈,灵活性强;国外产品在外观设计、操作界面设计上可能会比较有优势。

     Remebot CEO 刘达也介绍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1)很多神经外科医生对这项技术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医疗机器人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需要对医生以及患者进行教育。2)该项目尚未被纳入全国医保,收费较高,未来将解决进入医保的问题,也会考虑对接商业保险。

     海泉基金和真格基金能帮到哪些?

     胡海泉表示:“我们(羽泉)在公众面前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可以帮助早期医疗项目受到更多人关注。从投资价值观上说,我们看好这样为全人类造福的新技术,更希望它的普及可以帮助更多患者。”

     真格基金合伙人兼首席风控官CIO李建威也透露,真格投资的针对于医生端的产品杏树林,以及针对患者端的名医主刀已经与 Remebot 达成战略合作,从医生教育,患者教育两方面与医疗机器人协同,进而促进这项新技术在专业人群和大众人群的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专注于神经外科检测和治疗的医疗机器人Remebot已经是海泉基金投资的第3个医疗检测设备项目。在2015年10月份,海泉基金投资了国内首创青光眼检查设备公司美科沃华医疗,产品拥有全球顶尖的技术,受到同仁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的欢迎;海泉基金二次跟投的美时医疗,拥有全球首创的乳腺核磁共振系统、婴幼儿核磁共振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难道海泉基金要变成医疗投资机构了吗?

     海泉基金联合创始人王昱透露,海泉基金更关注医疗检测设备项目,想在这个领域深入挖据,并看好技术创新的项目。胡海泉也表示:“目前没有建立医疗类基金,但是未来可以考虑建立。”

     据了解,胡海泉曾获得创投圈内资深人士李开复的指点,从2006年起走上投资之路,目前海泉基金的管理规模达30亿元。他坚信打磨产品需要耐心,把一个产品打磨到极致优秀才是成功的关键。本次采访中,胡海泉透露,他仍然关注泛娱乐行业,文创、音乐类项目的投资。医疗类的项目更多是同事在对接,在定期开会后,最终由投委会拍板投资。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