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2】贝达药业终于冲刺IPO!埃克替尼究竟能做多大?
2016/5/28 E药经理人

     5月20日晚间,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在证监会IPO预披露名单中,并发布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说明该公司IPO进程全面提速。根据该公司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8.48亿元人民币。

     作为本土创新药企的一个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达药业”)历时三年,终于走到了A股上市IPO的门口。5月20日上,证监会IPO预披露名单中出现了贝达药业的名字,而随后发布的贝达药业招股说明书,使得这家站在风头上的公司再度被放在聚光灯下扫视。

     关于贝达的关注重点有两处被集中放大:其一,其首次公开披露的年度业绩表现中,98%以上的营业收入均来自于主导产品一类新药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这是否意味着这家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偏弱?其二,在资本层面,贝达的IPO募资金额为8.48亿元,随着上市成功,本土创新药企的价值将会证券化,不仅仅贝达两位实际控制人的身家将会暴增,“潜伏”其中多年的多家私募风投也将迎来收获期。

     2013年,贝达药业开始准备上市之时,E药经理人曾经以贝达药业作为封面故事进行了报道。而彼时我们回答的是:为什么称贝达为“本土创新药企的样本”?简单来说,贝达药业打破中国创新药有名无市的尴尬,进入了竞争最为激烈的肺癌药物市场,并且奠定了三强争胜的局面。

     而三年之后,正当国家药价谈判首轮谈判结果公布之时,贝达和凯美纳作为惟一的本土药企和肺癌药物的代表,降价54%,有望进入国家医保。同一天,贝达药业发布招股说明书正式开始IPO进程,时机刚刚好。

    

    最大受益方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和贝达药业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王印祥,既是贝达药业的核心,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番IPO募集资金8.48亿元,拟发行4000万股,占贝达药业总股本的10%。

     据招股说明书透露:控股股东为凯铭投资、贝成投资和王印祥,其中,凯铭投资持有公司22.24%的股份,贝成投资持有公司7.5%的股份,王印祥持有公司6.5071%的股份。丁列明通过凯铭投资和贝成投资间接控制公司29.74%的股份、王印祥直接持有公司6.5071%的股份,同时,丁列明和王印祥之一致行动人直接持有公司1.2%的股份。因此,丁列明和王印祥直接及间接持有及控制的公司股份比例合计为37.4471%。依照发行价计算,丁列明和王印祥的身家分别达到25亿元和5亿元。

    

     图左丁列明,图右王印祥

     贝达药业为这次IPO已经准备了三年之久。2013年该公司将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IPO的序幕。2014年国内IPO重启后不久,丁列明就在由E药经理人承办的医药界两会代表座谈会上表示,贝达药业不准备再引入风投,积极准备国内IPO,并已经定了中金公司作为保荐人。

     2014年6月,证监会正式受理的贝达提交的IPO申请材料,并于当月27日在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其预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两年之后,贝达药业再次冲击IPO。与之前相比,发行股数减少了1000万股,募集资金也由之前的10.15亿元减少至现在的8.48亿元。原因是减少了贝达与安进合资公司投资项目。

     贝达药业此次计划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中心设备升级以及新药研发项目。

     单位:万元人民币

    

     之前于2010年和2013年先后引入的两家投资公司——礼来亚洲基金和同创伟业仍然在股东名单中,此次IPO有望获得收益。其中,礼来亚洲一期基金专为投资贝达药业所设立的全资子公司LAV持股6%。

    

    凯美纳到底能做多大?

     凯美纳的市场潜力有多大?这是丁列明经常被问及的问题。

     2013年,丁列明在接受E药经理人的采访时给出答案是:在现有状态不变,没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前提下,凯美纳的10亿目标将会在2015年实现。“若是能够进入各地方医保目录的话,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增量,如果进入全国医保目录,则会增加到现销量的5倍。”

     自2003年公司成立,经过8年研发,2011年埃克替尼获得了CFDA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并正式上市。但时至今日,5年后的今天,该药仍然是公司唯一上市的产品。

     表1:贝达药业主要业绩表现,单位:万元人民币

    

     来源:2016年招股书

     数据显示,贝达药业2013-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4.81亿元、7.04亿元、9.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7.95%;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8亿、2.71亿元及3.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8.8%。

     凯美纳2013-2015年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分别为4.75亿元、7.03亿元和9.13亿元,占主营业务的比例均超过了98%,2015年更是高达99.81%。贝达药业表示,未来的两到三年,预计凯美纳仍将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埃克替尼的适应证是用于治疗接受过化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国内市场上同样适应证的药物还有英国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的吉非替尼(易瑞沙)及瑞士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的厄洛替尼(特罗凯),均为进口药品。虽然埃克替尼相对于进口同类产品,用药成本相对较低,但整体上,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肺癌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市场)暂落后于进口产品。

     表2:肺癌药物市场三强格局,单位:亿元人民币

    

     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公布,贝达的埃克替尼和进口产品吉非替尼赫然在列,降价幅度分别为54%和55%,降价后两者的月均费用将分别从现在的1.2万元和1.5万元降至5500元和7000元。纳入国家医保体系显然有助于增加市场占有率。

     另外,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埃克替尼的竞争产品吉非替尼在中国的结构专利将于今年4月23日到期,而厄洛替尼在中国的结构专利保护期已于2016年3月28日到期,预计不久的将来市场上可能会陆续有该等竞争产品的仿制药出现。根据CFDA网站公开信息,截至2016年3月31日,国内已有25家公司在申请吉非替尼的仿制;已有28家公司在申请厄洛替尼的仿制。

    

    

    第二个凯美纳什么时候上市?

     截至去年底,贝达共有20个在研项目,其中涉及的6个1类及2类新药在研项目,其中,BPI-9016已开始进行Ⅰ期临床试验、BPI-2009C(盐酸埃克替尼乳膏)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BPI-3016和X-396已完成临床试验申报,其他项目计划将于2016年陆续完成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试验;其余14个在研3类及4类仿制药也有部分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

    

     从中可以看到,贝达目前的研发项目中,1类新药占30%(6/20),更多的是3类和4类仿制药。另外,作为癌症药明星企业,公司的在研产品适应症领域也从癌症药物拓展至糖尿病、心血管等。未来,贝达将不是单一的癌症药创新药企,而是要走创新药和仿制药,多适应症领域齐头并进的道路。

     那么什么时候贝达药业能有第2个产品成功上市呢?

    

     根据该公司发布的研发进度,第2个药物最快也要等到2019年的BPI-9016,这个药物是c-Met/Axl激酶抑制剂,用于肺癌和胃癌。到2020年前后,贝达将迎来药品上市的高峰。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药经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