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症·蟒国》:传统戏楼里的当代话剧
2016/6/27 北京天桥盛世

戏楼内景
正乙祠古戏楼,康熙二十七年始建,中国最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梅兰芳等大师曾在此登台。2016年8月3日至7日,蟒国剧团作品《失忆症·蟒国》将在此演出。作品的各方面气质与剧场环境,二者间将达到一次完美融合。


戏楼内景
剧团的戏剧构作将演出场地选在正乙祠古戏楼,所考虑的是作品的整体风格,剧场的气质也是归于其中的。
《失忆症·蟒国》有着明确的风格追求,而正乙祠,则是北京屈指可数的带有自身强烈美学气质的剧场,更重要的是,二者在构作眼中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失忆症·蟒国》由两个完全独立而在主题上相互关联的虚构故事组成,《失忆症》情节贯穿数百年,从几百年连绵的大雨写到几百年持续的大旱,在正乙祠这个三百多年的文物建筑中,作品与剧场的历史感融合蔓延;《蟒国》描绘了一个漫天彩云、八千日月、虚空遍开百花的世界,剧作意向与舞台视觉张扬华丽、表演要求细腻复杂,与剧场朱柱碧梁、雕栏画栋的华彩建筑风格正相一致。


上半部《失忆症》剧照
表演上,蟒国剧团所探索的新的表演形式,使得戏曲舞台与当代话剧表演不存在冲突,而且相互协调。《失忆症·蟒国》的演员表演的思路与逻辑全部来源于戏曲原则:演员从头至尾面向舞台正面表演,没有任何生活化动作,所有移动步法、静止形体、肢体动作,均经过精密的去日常化技术设计。同时,表演所呈现的结果又完全没有任何戏曲痕迹。在话剧表演中对戏曲表演所作出的深层次继承,使得作品不落入表层的“民族化”,而又能与传统的戏楼建筑无缝衔接、相得益彰。


上半部《失忆症》剧照
戏曲舞台与导演所使用的调度方式同样被放置在了一个整体之下。《失忆症》中大量静态构图,演员甚至原地不动演完一整场戏,导演直言是从戏曲的老生唱段中获得的这样做的信心;《蟒国》则满场迂回奔走,导演从戏曲龙套调度线条中提取了十数种曲线图形作为演员调度方式,并放弃了话剧的“九宫格”分区调度法,采用戏曲调度的“一心二线三角四斗”进行空间布局。将来源戏曲的种种调度方式运用开来,无疑这个演出了几百年戏曲的古戏楼正是最适合的所在。


戏楼内景
对于舞美设计而言,在建筑风格强烈、存在感突出的古戏楼中进行舞美创作,更是一件具有充分挑战的乐事。舞美设计进行反复研究及与导演深入沟通后提出,中国传统的演出空间区别于欧美现代剧场,其核心在于欧美剧场的剧场空间与舞台空间是切割开来的,在舞台上再创造一个新的空间,和剧场建筑不构成关系;而中国传统戏台的舞台空间与剧场空间是一体的,剧场建筑的围栏、柱子、房梁,都是舞台的一部分,是融入演出的假定性空间中的,更具整体性。《失忆症·蟒国》的演出中,舞美设计会依据剧场本身的建筑结构、色彩搭配、绘图风格来进行设计,决不以常见的黑幕或暗光等方式来试图隐去剧场建筑,而是使得剧场成为演出本身的一部分。
传统戏楼与当代话剧间的一次完美融合,八月蟒吞正乙祠,精雕细琢,诚意之作。

演出单位:蟒国剧团

编剧、戏剧构作:沈诗奴
导演、演员:李熟了
主演:董畅
舞美设计、平面设计:徐上
服装设计、化妆设计:魏玮
灯光设计:隋唐
音响设计:丁昭青、付瑾
制作统筹:王千一
演出时间:2016年8月3日至7日 19点30分
演出地点:正乙祠古戏楼
西城区前门西河沿220号
和平门全聚德南侧胡同
票价:90(学生票)、180、280
380、880(包厢)、1080(包厢)
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购票
豪华包厢

280、380票区座位

更多文章,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
关于昆曲六百五十年历史的考证
昆曲的遗产价值与保护传承
昆剧传统略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北京天桥盛世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