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腿欧巴国”如何发展音乐剧
2016/7/18 北京天桥盛世

    

    10年的时间,韩国人是如何把音乐剧产业从首尔发展到百老汇、伦敦西区呢?又是如何融合欧美剧目与本土欣赏审美标准,成为亚洲音乐剧发展之最的呢?1坚持音乐剧的原创性

    韩国的音乐剧一直都很注重原创性,放眼亚洲,韩国是原创音乐剧数量最多的国家。大型原创最火爆的剧目,不得不提《明成皇后》。首演至今20年,已成为“亚洲第一部进军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作品“”观众人数首次突破100万的韩国音乐剧“”演出场次首次突破1000场的韩国音乐剧“,创造了韩国乃至亚洲音乐剧史的奇迹。

     2与百老汇、伦敦西区同步

    首尔的大学路,有着“小百老汇”的称号。刚在百老汇、伦敦西区演出的音乐剧,数月时间就有韩文版上演,叫座level已成为美国制作人重要的收入来源,由此看来韩国把经典搬上自家舞台上的能力。2001年在 LG Art Center上演的音乐剧《歌剧魅影》韩文版连续7个月演出上座率高达94%,共24万名观众,彻底刷新了大制作公演记录,也标志着韩国音乐剧真正进入了产业化时代。此后,韩国引进了大量的世界经典音乐剧《猫》《妈妈咪呀》《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伊丽莎白》等,推动了韩国音乐市场的高速增长。

    

     3“欧巴们”的票房号召力

    韩国“欧巴”对票房有着“地心引力”般的吸引。据统计,若一位极具号召力的明星出演,瞬间5万+的票就抢光了。曹承佑就是典型的“吸票神器”,只要是他的音乐剧,开票10分钟之内被抢光,一点都不夸张!还有JYJ组合金俊秀,主演的音乐剧《莫扎特》《天国的眼泪》《伊丽莎白》《死亡笔记》等场场售罄,而安在旭的音乐剧《开膛手杰克》《皇太子鲁道夫》更是成为口碑、票房双丰收的韩国长青剧目。音乐剧舞台集表演、唱歌、舞蹈于一体,更加考验了欧巴们综合实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同时音乐剧舞台也是韩国明星的孵化器,不是所有明星都具备作为音乐剧演员的条件。

    韩国演出市场蛋糕分配

    韩国音乐剧市场规模增长纵观近年来的韩国的演出市场,随着韩国音乐剧的不断成长,音乐剧产业的卖出达到了平均每年19%的增长趋势,音乐剧市场也几乎占据了整个演出市场的一半。 然而,“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我们的主要目标仍然是进军海外,比如喜爱韩国明星的中国市场。”音乐剧评论家、顺天乡大学教授袁仲元说。

    

    2005年在韩国国立剧场首演的经典原创音乐剧《洗衣服》,迄今已在韩国各地演出10年,巡演3000余场,并成功进军中国、日本等亚洲舞台。《洗衣服》将与8月19号在北京天桥艺术艺术中心首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北京天桥盛世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