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延长火车票预售期,能顺利回家吗?
2014/11/17 笨鸟文摘
▎摘自腾讯网
文 | 王捷 徐力凡
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从12月1日起,用一周时间,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将由目前的20天逐步延长至60天。12月7日,提前60天开始发售2015年铁路春运第一天的火车票。
延长预售期可稀释集中购票
延长火车票预售期,几乎遭到了网友的普遍反对:有网友认为,该做法十分“坑爹”,两个月后的事情变数很大;有网友认为,火车票将更难买,退票率大增;有网友担心临时出行买不到票;有网友建议,在出台类似规定前应该先开个听证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同时,业内专家也不看好,认为列车不增加,运力不变,即使预售期提前到三个月半年,仍有很多旅客买不到春运车票。
这些说法,有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有的只是一种猜测。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是个综合问题,主要问题是短时间内旅客数量剧增,铁路运力不足,不能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
不过,延长预售期也是缓解春运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延长预售期,放宽春运购票时间,可以起到稀释旅客集中购票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计划性强的工种、工作岗位和长途旅客而言,可以提前计划好回家过年的行程,避免按常规预售时间排队购买春运火车票,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集中购票的压力。
事实上,即使有的旅客行程可能发生变化,但这往往属于特殊情况,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被迫改变计划,而对于这种变数,哪怕提前一周预订火车票,也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并非所有预售票与延长预售期有直接关系。
重要的是,延长火车票预售期,铁路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前掌握旅客流动情况,并根据预售火车票情况对运力作出统筹安排,方便铁路方面调度运力。可以说,预售时间再延长40天,将为铁路方面更加超前调度春运力量提供数据参考,方便铁路方面早作计划,避免临时打乱仗。铁路方面也只有提前掌握了市场需求数据,才能作出科学、有效的安排和调度,比如,加开临时列车。
因此,延长火车票预售期虽然会附带产生一些副作用,但延长火车票预售期不妨一试。
延长火车票预售期,淡季效果更佳
延长火车票预售期的好处显而易见。对于能够提前设定行程的人来说,越能提前购票越能避免集中抢票造成的诸多不便,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合理安排行程;对于铁路方来说,用更长的时间有序放票,可以提前掌握客流安排运力,消除集中购票带来的售票网络瘫痪、售票窗口秩序混乱等潜在管理风险。
但是,这种对乘客和铁路方都有利的双赢,恐怕在淡季时才能更充分显现出来。在春运这种凸现运力紧张的特殊时期,其效果恐怕很难体现。一方面,购买火车票的主体多数人无法提前掌握出行日期,临近放假时集中抢票仍无法避免,另一方面,在这种时期安排运力,更多应该依靠往年春运计划所形成的惯例,将运力扩大到极致,除个别线路外,总体来说,铁路而不可能仅仅依靠售票情况进行“精准订制”。
潜在风险还有,即使乘客根据春节、节假日放假惯例提前购票,基于个体情况不同导致的不确定性,退票、改签率有可能因此激增。铁路方面表示,正常退票将按原阶梯退票办法执行,即票面乘车时间前48小时的按票价的5%收取,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按票价的10%收取,不足24小时的按票价的20%收取。这有可能导致乘客成本的无谓增加。此外,延长预售期后,乘客原先为保证购得车票反复购买的“行程冲突票”将被禁买。这固然对打击黄牛党有用,但也缺少了对于乘客合理诉求的考量,其中不无行政管理的痕迹。
一只脚迈向了市场经济的泳池中,另一只脚还在岸上,是导致延长火车票预售期后仍会现出种种纠结的重要原因。抛去不可抗力的因素,铁路方面在平衡市场利益与公共利益、培育竞争等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只有把延长火车票预售期与更系统的改革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符合公众和铁总自身预期的效应。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一键快速关注订阅
笨鸟文摘(bnwz2012)
先飞之笨鸟,文摘之精华。选文交给我们,时间节省给你。我们是覆盖人群超过1000万的微信自媒体第一联盟“WeMedia”成员,合作微信:56306838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