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拒绝”背起书包去学堂 因为有了万能的手机
2015/6/15 笨鸟文摘

     炎炎六月,超过2000万的全国考生组团冲刺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一经新鲜出炉,就引发众多考生及网友的关注,尤其今年四级作文有关“手机与教育”的考题,引发的思考远远超过考生卷上180字的限制。

     刚刚过去的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的作文题中,一个手持手机的男孩面对父亲上学的催促,抛出了“Why am I going to school if my phone already knows everything?”(“有了万能的手机,我为什么还要去上学?”)的疑问,弄得父亲一时语塞,不知从何作答。考题源于生活,孩子的问题更像是抛给教育圈的问题,当下教育该如何面对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引发的产业变革?在笔者看来,有两点需要阐明:一是互联网教育解决了什么。二是,存续千年的课堂面授知识的学习方式还有没有必要存在。

     在这两年中,无论是社交、购物、通信、支付等等领域,移动互联网已经不知不觉地渗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而今年上半年,随着被李克强总理所推崇,“互联网+”更成为中国经济界最热的词汇。

     迎着热火朝天的“互联网+”概念,“慢产业”教育并没有缺位,2015年以来,沪江、小站教育、猿题库、一起作业网、跟谁学等多家涉足在线教育领域的创业公司均宣布获得融资的消息,资本投资热情澎湃。延续着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元年”的光环,2015年前三个月的互联网项目诞生数量便超2013年全年总量(平均每天有2.6家企业诞生),每天有超过9个在线教育项目平台发布。

     回到孩子的疑问,在笔者看来,“互联网+教育”目前至少正在解决三个问题:地理位置、学习时间、个性化学习的长尾需求。

     1、地理阻隔的鸿沟在被拉平。大环境来说,MOOC领先全球将公开课和配套的学习方法与理念植入中国,复旦、上海交大等国内高校及网易公开课、果壳网、沪江网校等互联网教学平台引入开设MOOC学院或形成战略合作,突破国界传播优势教育资源。小环境来说,受限于地域的鸿沟,优秀的师资、教育资源的分配,国内三四线城市学员的刚性市场需求难以得到解决。传统线下机构新东方联手腾讯搞起了O2O,学而思网校、沪江风生水起,借助“翻转课堂”开展K12教学,将一线优质师资源用互联网传递起来,向三四线城市输出。

     2、想学就学,不怕缺课。传统的线下教育要求学习者遵从集体的时间,不能按时参加就只有错过。“互联网+教育”就在解决这个需求,目前有两种主流的解决方式:一种是线下完整课堂内容备份,用学习社区的形式分享心得;第二种则是把课程再改编在网上,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什么时候想学,就登录上去学。

     3、学习场景被极大丰富,学习需求个性化或被满足。移动教育是跨时代的互联网教育,很多和作文题里的小男孩一样的00后活脱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是其标准的数码“玩具”。

     在这个看手机可能超过不看手机的时代里,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学习场景:在腾讯课堂或者沪江网校这类社交学习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共同上一堂适应自己能力的英语课,有随堂测试、课上师生互动、学友之间互动,班班课后还会布置作业、敦促作业、批改答疑,个人学习中还有小猿搜题、一起作业等第三方答题应用(抄作业神器?)来快速响应作业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回到四六级考试这个现象来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为冲上四六级高分阵地,互联网教育已经让备考变得非常简单,“原住民”早已习惯在电脑和手机上收集各种考前攻略、热点考题,估分、查答案、求解析也往往第一时间被推送到他们手中,例如笔者考试当天在朋友圈看到的最早传阅的一份“外语教研考前押题”。

    

     这一被网友戏说为“神预测”的押题,在大数据时代会变得发生的频繁,陈柏霖微博一句“天津范儿”都能“押中”高考题,何况集思广益的四六级。当应试教学资源逐步被系统地端上互联网的平台上,学员需求被快速、准确地直击到无懈可击,此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才会逐步释放并被满足,“拒绝”背起书包去学堂的熊孩子会越来越多,有了万能的手机,谁还愿意只和课本打交道而走进学校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笨鸟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