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了朋友圈,又删除了
2016/8/16 一读

     每天陪你,一路读行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一读

    

    


    

     今天上午叔在微信群里遇到个傻逼,于是没忍住就在朋友圈爆图吐槽了这个傻逼,一时间收到无数评论和点赞。结果下午就有人问叔:记得你发朋友圈了,怎么又删了?对啊,叔就是删了,想知道为什么,这篇文章就有答案。

     他发了朋友圈,又删除了

     文|大将军郭 出处|我们心里都有病

     01

     上周末想饕餮一顿,想起有个哥们在朋友圈分享过一家餐厅,想去尝试却一时间记不起名字,遂急忙翻朋友圈,没有找到。咦?是我记错了吗?他的朋友圈里不但没有这一条,近期我有印象点过赞的几条都消失不见了。

     情急之下找他问餐厅的名字,顺便也证实一下是不是我记错了,他说没记错,发过但是删除了

     这句听起来特别像,爱过又分手了

     他说会定期清理朋友圈,也说不上为什么,就是删掉一些内容感觉很舒服。他还问我,你说我是不是有整理癖啊?我说没有,要是真有的话早请你来我家把你的癖好发扬光大了。

     你身边有这样会经常删除掉社交软件状态的朋友吗?或者你是不是也做过类似的事?我的好奇心在作祟,随机选取了列表里互动比较多的朋友,点开查看发现都有被删除的痕迹。

     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毕竟很多心思敏感的人会时不时地去看看自己关注的人最近有什么新动态,那些删掉的朋友圈、撤回的信息其实都是一种无声的表达。

    

     02

     每一条社交软件状态都是我们人格的延伸,它在诉说着你是怎么样的人,至少是你想让别人认为你是怎样的人。

     所以,发朋友圈就相当于在给我们自己不停的打标签并当众展示,刚结识一位朋友的时候或许你也会把他的社交状态作为判断的途径之一,虽然它并不总是精准无误的,但依然往往比他的自我表达更有说服力。

     分享了很多旅行、书籍、音乐,是想表达他是一个热爱生活、文艺的人;经常分享行业动态信息,是想说明自己是个看重工作且关注热点的人;要是经常晒娃,这个我想就不必多说了……

     但这些标签并不总是不变或者单一的,可能今天说要坚持运动,明晚就发了胡吃海塞的照片,可能刚发完温柔的抱着猫咪的自拍,第二天就在朋友圈爆了粗口。

     人的确是多面的,就像很多人说过,有时候很冲动、有时候很冷静,有时候很懒,有时候很勤奋,我是不是人格分裂了?这不是分裂,只是不同面的自我。

     但总有部分自我,是我们不愿意展现在人前的,却又会在不经意间流露

     在即时性的那时那刻,在朋友圈分享的欲望更强烈,往往掩盖了对自我的觉察。等到时过境迁,重新拿起手机自我审视,“哎?我怎么发过这样的内容啊!这不符合我的个人形象啊?”这一瞬间你的冷静自持,受不了那一瞬间的矫情和善感。遂删之!

     你不能接纳这种自我认知的冲突,所以只保留那些让你看得惯的、能带来安全感的内容,以此来保护认知平衡。

     与此同时,这还说明,其实你非常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所以会担心这种自我表现层面的波动会不会影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因为我们内心不愿意接受表现矛盾的自我,所以同样希望给人相对一致、协调的印象。

     当某一条朋友圈引起你的怀疑:别人看了是不是不太好?你内心的坚定就被动摇,为了不再冒风险,你决定尽快删除。毕竟你也跟看这条朋友圈的人有着相似的心路:我们在简化了解和分析他人的路径,只选快的,不选全的。

    

     03

     由朋友圈暴露的自我矛盾和自恋所引起的羞愧感几乎是必然的,不信的话你可以回顾几年前的朋友圈或者是QQ空间,其中一定会出现让你满脸黑线、每个细胞都尴尬的内容。

     我们一路走来,即便没有脱胎换骨,也早已在很多方面变得成熟,再回头看幼稚的自我难免会感到羞耻和惭愧,想删除那些让你感到不好意思的内容非常正常。

     有人说分手后看曾经恩爱时的朋友圈,每一条都像一个巴掌,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怕触景伤怀,也怕变成他人的谈资,不如眼不见为净。

     还有一种删除,更像一种仪式化的行为。比如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定期整理在社交软件上留下的痕迹,类似于打扫自己的房间,整洁、舒适、不引起反感的环境更有利于身心。就像我们房间内的某个物件,使用过不再适宜留下便清理掉,也没什么不好。

     不论是基于什么删除掉你留下的只言片语,其实都标注着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和改变,那一时刻发现要放下过去的自己大步往前走,便想轻装上阵。

     当然,最期望的是,你能删掉的不仅是一条朋友圈,那些不想再放在心上的负累,也一起丢掉吧。

     作者简介:大将军郭,叔很欣赏的妹子之一,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扒年心理咨询经验,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图书作品《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正在热卖,叔推荐你们去看看哪。本文经授权发布。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一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