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广州人有9个在吃的酱油,居然被查出了问题!!
2016/8/22 生活小智慧

生活 | 时事 | 娱乐 | 文艺 | 养生 | 美食 | 旅游
连
酱油
都出了
问题
再也不敢叫儿子去打酱油了

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检测了40款酱油,发现其中11款含有可能致癌物“4 - 甲基咪唑”!!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被查出有问题的酱油,大部分是平日我们耳熟能详分的大品牌!
我们先来和这11个
“老相识”
叙叙旧


除此之外
小编还看到惊悚的一幕!
头发酱油!!!!
触!目!惊!心!
“4 - 甲基咪唑”这东西虽然有害,权威人士指出不必惊慌!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4-甲基咪唑”列为可能令人类致癌,而有资料显示,长期进食过量“4-甲基咪唑”会令实验老鼠致癌。
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指出,市民不必为这次酱油检测结果感到恐慌,强调可致患癌的摄取量是因人而异,建议市民减少大量进食,或改食其他酱油类产品。
除此之外,其它一些酱油也发现了问题
几款含菌量超标的酱油

九龙酱园金牌生抽皇”每毫升含有1,300万个菌落总数,超内地规定400倍之多。豉油 “高力斯”品质虽达甲级,但蜡样芽孢杆菌、味精均是含量最高。全部样本均未有检出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
39款钠含量偏高

香港消委会检测并发现,40个样本全部验出含有味精,其中39款酱油的钠含量偏高,只有“广祥泰黑甜油”的钠含量较低,每100毫升仅814毫克钠。据悉,过量摄取钠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中风及冠心病的风险。
伴随着事件出来
还有一些“黑幕”
也随之曝光了

现在超市的酱油品种繁杂,除了生抽、老抽,还有诸如增鲜酱油、儿童酱油、海鲜酱油、菌菇酱油等等,价格也比普通酱油相差好几倍。这些贵酱油有没有贵的道理呢?
菌菇酱油、海鲜酱油

>> 实情:多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
大部分海鲜酱油里压根没有海鲜,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贝成分,酱油中真正起到提鲜调味作用的是琥珀酸二钠等食品添加剂。
菌菇酱油的主要成分还是普通酱油中的谷氨酸钠(味精主要成分)、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等,只不过添加了少量菌菇提取物等。
总之,各种口味的酱油层出不穷,但其本质都没有改变,只不过添加了更多的鲜味物质。购买酱油时不要被各种绚丽的名称蒙蔽了双眼。买“原味”的、等级高的酱油就行,烹饪时要少量使用。
儿童酱油

>> 实情:纯粹是广告噱头
现在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开发出了儿童酱油,贴上“儿童”标签的价格飚升是普通酱油的2.5倍。
一些消费者认为儿童酱油是低钠调料,实际上,超市中儿童酱油产品钠含量并不低,譬如某款儿童酱油,8毫升中就有544毫克钠,约是1.36克盐(1克盐≈400毫克钠)。

总之
别相信太多花哨
买原味酱油比较靠谱
那么问题来了
酱油那么恐怖
如何买到一瓶好酱油呢?
主要看“三点”
1 看“氨基酸态氮”的指标
首先看酱油瓶身“配料表”中的“氨基酸态氮”的指标!酱油好坏(营养和质量)主要就取决于这项指标了。

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根据这个指标,酱油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 合格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
?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能达到0.8克/100毫升之高。
2 看是“酿造”还是“配制”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所有酱油产品,都会在包装上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这两种酱油可是天差地别的: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发酵制成,有国家标准(GB18186-2000)的严格规定。

配制酱油:
1、一种是用“水解蛋白液”(即一种叫“氨基酸液”的)调制成。如果加工技术不好,水解蛋白过程中还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2、另一种是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原汁的基础上调制而来。
3 看是“佐餐”还是“烹调”
按照酱油的国家标准——GB/TI8I86-2000《酿造酱油》中规定:成品酱油的标签上,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饪酱油”。

? 佐餐酱油:
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凉拌等。所以它的卫生质量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
? 烹调酱油:
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加热后再食用(等于消毒),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

| 购买酱油或鲜露的建议:
1、好酱油应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
2、鲜露则应为棕褐色的透明流动液体,或许有少量沉淀物
3、尽量选用天然酿造,成分表中大豆、小麦、麸皮等排在较前位置的产品
4、选购钠含量较低的产品,注意食用分量,避免摄入过量钠
5、按包装上的建议方法储存,尤其已开封的产品
6、在产品食用限期前食用
你身边的人还有再吃这些酱油的吗
暂时先换了吧
虽然致癌的几率比较低
但总得防患于未然呀
转给你身边的朋友,提醒他们
注意健康,从一瓶酱油开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活小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