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世界的前端,你看好哪个?
2016/6/25 医界新闻
点击医界新闻
置顶公众号!
定期推送医疗界最新的资讯,代友求职,人才招聘,合作转让...等诸多医界优质内容,医疗界最专业、重服务的微信平台!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yijiexinwen@qq.com)

世界上的各种医疗技术现在慢慢地向我们走来,而且技术一代比一代更为先进、更为完善,下面就由我本人来介绍一下大家都喜欢关注的一些医疗技术,如果你都知道那就说明你已经在世界前沿的前端了!

一、过两年到医院看病 只查太赫兹就知道病情
太赫兹技术你听过吗?你没有听错,就是太赫兹!“太赫兹波是频率在0.1—10THz的电磁波,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呢现有医学成像技术,但是呢!太赫兹相比于现有的医学成像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当太赫兹技术成熟后,就能走进这部一站式检查的科幻电影中,只需要用很少的检查项目,就能快速准确的给出结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情咨文演讲中曾提到精准医疗计划,该项目获得美国政府今年财政预算中2.15亿美元经费,由此精准医疗也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以后每年热词。今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规划在2030年前精准医疗投入600亿元。随后,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名单。精准医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重庆地区精准医疗走到哪一步了?11月26日,记者从重庆市科委举行的2015精准医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发布会上获悉,市民已经可以使用精准医疗治疗疾病了。那么太赫兹是怎么做的呢,请看下面!
1、一半药白吃?基因测序让你吃对药
2、纳米测序准确度更高 精准医疗平台正在打造
3、无创基因检测 确定孩子健康
4、唐氏高危产妇避免羊水穿刺检查
5、CAR-T技术 成功治愈白血病
6、不化疗不移植毒副作用小
7、太赫兹 比医学成像技术更好
8、检测细致到细胞级 像素更高快门更快
二、“3D打印技术”进入先心病治疗
D打印技术几年前已经在医疗器械领域应用,它可以直接生成器官结构,打印出立体模型,医生据此判断、实施复杂的手术。目前,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在心脏病领域,对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复杂性先心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3D打印技术使得许多疾病(尤其是结构性心脏病)进入个性化治疗即“私人定制”的时代。
3D打印技术经完成复杂与特殊性先心病、心肌病及左心耳等心血管模型制作16例次,根据数字影像与3D打印模型设计、申请并获得先心病与左心耳新型封堵器等专利3项,3D打印技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细胞和组织3D打印制造出人类器官的替代品,如具有活性与功能的血管、瓣膜甚至心脏等组织器官。作为第三个层面的细胞与组织的3D打印,我国应组建自己的优势团队,并且密切跟踪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留学、访问、交流与合作等多种渠道获取最新技术,通过学习、提高与自主创新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意大利医生称“换头术”二年内可能成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位意大利医生说,“头部移植”手术在未来两年内可能成为现实,这个手术将帮助瘫痪病人重获新生。但《新科学家》杂志评论,先不谈“身首异处”后头部是否可能存活,“头部移植”手术势必引来极大的道德争议。
现代医学进步有可能让《聊斋志异》里移花接目的“换头术”成为现实。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位意大利医生说,“头部移植”手术在未来两年内可能成为现实,这个手术将帮助瘫痪病人重获新生,但也可能引发极大的道德争议。那你们觉得这个“换头术”会成功吗?你们的观点又会是什么呢?
四、癌症药物开发已进入黄金时代
新药物疗法的迅速增加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但也给患者治疗带来了一些新的复杂性和经济负担。他说道:“这些药物给医疗系统带来的成本越来越高,产生了预算压力。用于处理诊断费用的基础设施,治疗方案的执行等,均面临着压力。”但是现在有更多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疗法——以及更多真正创新性的药物疗法。据艾美仕统计,过去五年,有70种新肿瘤药物获批用于治疗20种不同肿瘤,包括突破性的免疫疗法药物,可以延长某些最致命癌症患者的寿命,如晚期黑色素瘤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未来还会有更多药物诞生:过去十年,制药行业中的肿瘤药物供应规模扩大了超过60%,目前有超过500家公司正在从事该领域药物的研发。2015年,共有586种抗癌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研发后期。十家规模最大的肿瘤药物销售商,有130种候选药物正处在研发后期。
五、机器人“医生”走上手术台
在前列腺癌高发的美国及欧洲大部分国家,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几乎已经取代了具有局限性的传统治疗前列腺癌的标准手术;最近,STAR机器人(Smart Tissue Autonomous Robot,智能组织自动机器人)高度独立地完成了缝合猪小肠的手术,完成得比外科医师还要好。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机器人"医生"走上手术台。
未来:自主执行软组织手术?
目前,手术机器人操作的优势在于一些相对硬的组织,如腿骨、头部等,这些部位可以在手术中保持不动。软组织手术则复杂得多--人体中那些滑润粉嫩的组织会移动而且很难追踪,因而很难交给机器人。
未来:机器人胜过医生
但这一局限或许很快可以得到突破。最近的一次实验中,STAR机器人(Smart Tissue Autonomous Robot,智能组织自动机器人)高度独立地完成了缝合猪小肠的手术,在和人类外科手术医生的"比赛"中,STAR机器人完成得比外科医师更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界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