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吸烟还致癌的三个坏习惯!最危险的致癌因素
2016/9/30 reHEALTH香港仁和

     经常吃肉

     肉食系的人要注意了。美国某专门研究细胞内代谢的杂志称,常食动物蛋白的人相对而言寿命更短,死于癌症的几率也高4倍。这与烟民死于癌症的几率几乎相同。因此,不要只摄入动物蛋白,也应适当地摄入植物蛋白。怪不得素食越来越受欢迎。

     长时间看电视

     或许会有很多人不相信“为什么看电视和吸烟一样对身体不好呢?”当然了,电视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长时间看电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某个调查显示,吸一支烟会减少约11分钟的寿命。而即使是不吸烟的人,过了25岁,每看一小时电视寿命会缩短越21.8分钟。这是因为长时间保持坐姿也是患癌症和心脏疾病的原因。从今天开始少看电视。

     常喝碳酸饮料

     根据美国的某个健康调查可以知道,一天喝约一杯(237ml)碳酸饮料会使免疫细胞老化约2年。要是每天喝两杯半(592ml),端粒(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会老化约5年,这与吸烟是相同的效果。

    

     肥胖可不仅仅是影响人们的外观而已,专家表示在未来的致癌因素中肥胖就有可能占首位,那么既然肥胖的危害那么大,我们要如何来减肥呢?

     未来肥胖人数或超过吸烟人数,长期以来,吸烟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致癌的第一危险因素,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全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然而我国超重人数并不比吸烟人数少。今年2月份,中国社科院食品药 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发布中国肥胖指数显示,我国3亿人超重。同样在3月底,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也显示,中 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国内控烟的背景下,未来肥胖人数或将超过吸烟人数,成为第一大致癌因素!

     2013年美国医学会正式认定肥胖是一种疾病。较高的体重指数(BMI)与10种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当体重指数在正常基础上每增加5(单位是千克/平方米)时,子宫肿瘤风险增加62%,胆囊癌增加31%,肾癌增加25%,宫颈癌增加10%,甲状腺癌和白血病风险增加9%。同时还增加罹患肝脏、结肠、卵巢和乳腺肿瘤的总体风险。

     肥胖为何能致癌?肥胖直接诱发癌症的确切机制,目前并不明朗。不过看看胖子们的生活习惯,就不难理解了。

     肥胖症患者多偏好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食物,膳食纤维、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加上运动量太少,很容易引发便秘。长期便秘会使毒素在体内长时间停留,这其 中就含有许多致癌物。此外,高脂肪饮食还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损害。身体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之中,容易诱发结肠癌。“胰腺功能是消化脂肪,如果一个人总是吃高脂肪食物,一刻不让它休息,必然会造成胰腺负担太重,久之就容易诱发胰腺癌”,李忠主任说。此外,糖尿病也可 能引起胰腺癌的发病率上升,而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Ⅱ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失去了调节胰脏释放胰岛素的功能,使得体内经常保持很高的胰岛素水平,就会 促使胰腺内的肿瘤细胞成长和扩散,增加患胰腺癌的可能。“肥胖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绝经后年龄50岁左右的女性,实验数据显示,绝经后女性体重每增加10%,罹患乳腺癌的几率约上升1.5倍。”另外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关系更为密切,研究显示,超出正常体重9~20kg者危险性增加3倍,超出20kg以上增加10倍。

     肥胖致癌可防可控!许多致癌因素难以改变,比如基因等,但肥胖这一因素,只要采取行动,完全可以降低患癌风险。合理膳食与坚持运动是首选。

     有研究表明高脂摄入者结肠癌发生风险是低脂者的3.26倍。而摄入红肉是结肠癌发生的一个强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减少结肠癌的发生机会。

    

     香港仁和体检「preMeD?超早期腫瘤風險DNA檢查」,由中美科學家、醫生團隊共同研發。他們發現癌症患者都有共同的特點,便是體內存在着統稱為「循環腫瘤基因(ctDNA)」的基因群,測試證明顧客只需抽取5-10ml的血液,便能檢測到身體內「循環腫瘤基因(ctDNA)」的含量,並推斷出24種常見癌症的早期風險信號, 使顧客能提前3-5年發現有否潛伏癌前病變機率。即使曾經患癌人士,亦可透過這項檢測評估五年內的復發機會。這項嶄新的檢查技術,一次檢測59隻與24種癌症有相的循環腫瘤DNA,現時全港只有re:HEALTH取得獨家專利。透過一次性抽血,便能檢測到與癌症相關的癌前病變機率,準確性達90%*以上,而全球已有超過24,000個顧客接受檢測及推斷患癌風險。

     *數據來自中國4家醫院,共1007 案例,preMeDTM檢測技術與基因測序法就檢測ctDNA作結果吻合性對比。

    

     咨询预约微信号376298631

     基因與健康有何關係? 莫樹錦教授的分享基因检测与健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reHEALTH香港仁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