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了不要慌!这 5 个急救动作千万要记牢
2015/6/4 创新医学网

生活中烫伤就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烫伤不仅是热水,包括蒸汽、油、粥,甚至开了很久的灯泡和电动玩具,都有可能会烫伤皮肤。
应对烫伤其实是有一些「规定动作」的,当然,在事故发生之前的预防更加重要。
烫伤有轻重
首先,烫伤是有轻重之分的:
Ⅰ°烫伤局部仅轻度红肿;
Ⅱ°烫伤则会出现水疱;
Ⅲ°烫伤最严重,可伤及皮下组织、脂肪、肌肉等,局部可成灰色或红褐色,甚至变黑发焦。
严重程度取决于热源温度,以及皮肤与热源的接触时间。当发生 Ⅲ° 烫伤时,需立即前往医院,以免深度烫伤带来的体液损失等,产生危及生命等不良的后果。
院前处理很重要

Ⅰ° 、Ⅱ°烫伤时,希望即刻能做的以下五个动作,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烫伤对皮肤的伤害:
1. 冲
将烫伤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冲洗 30 分钟左右,水流不宜过急。流动的冷水可迅速带走局部热量,减少进一步热损伤。
2. 脱
在冷水中,将覆盖伤口表面的衣物去除,切记小心谨慎,不可强行剥脱。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剪刀头向上,避免尖锐的剪刀伤到皮肤,尤其是孩子。避免弄破水泡。
3. 泡
将烫伤的部位置于冷水中持续浸泡 10~30 分钟,可缓解疼痛,进一步散发热量。如果是孩子被烫伤,年龄还比较小,而烫伤的面积较大,需注意观察孩子体温。
4. 盖
通过以上处理后,以洁净或无菌的纱布、毛巾覆盖伤口并固定,可保持伤口清洁、减少感染。
5. 送
最后,需将烫伤者送至可治疗烧伤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特别提醒:如果是化学制剂的烧伤,如强酸、强碱等,不要用水冲,要用干布擦除,并尽快送往医院。
民间偏方不可取
民间有很多对付烫伤的「偏方」,如抹牙膏、猪油、酱油、盐水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不要撒盐!有句俗话说「别在伤口上撒盐」,失去了表皮的保护,受伤的细胞碰到酱油、盐水那得多疼啊!

不要涂猪油!而猪油作为油类,可阻碍热量的散发,反而可加重烫伤;
牙膏也不要涂!牙膏亦如此,阻止发热,会让烫伤更严重。

除此之外,涂抹这些介质将有碍医务人员对伤情的判断,为清创带来「人为难度」,同样也可造成人为的继发感染,实不可取!
烫伤后,很多人就担心会不会留疤。
这与烫伤程度相关。Ⅰ° 及浅 Ⅱ° 烫伤创面愈合时可不留疤痕,而深 Ⅱ°及 Ⅲ° 烫伤则会形成疤痕。在愈合过程中,新生的皮肤,通常会比较干燥甚至开裂,家长可使用合适的润肤膏涂抹,以滋润新生皮肤。
预防功课不可少
当孩子开始探索世界时,预防的细节就真的要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当孩子没有「行动力」时,家长要对接触宝宝的所有热源把好关。
1. 洗澡水
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控制好水温,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
2. 冲奶粉
也需控制好温度,以滴在家长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家里使用加热式饮水机的,对热水出水口需做好管理。
3. 灯泡、电动玩具等
白炽灯打开时温度都很高,建议选用温度不高的节能灯。电动玩具需要检查电路、电池,避免购买不合规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局部过热。
4. 厨房
厨房是「伤害频发地」,厨房上锁防止宝宝轻易进入很重要,热水瓶需摆放至宝宝不易触及的地方,烧好的热菜、盛热水的杯子不可放在桌子、灶台边缘,以免孩子抓翻。

5. 冬天取暖
不可直接将热水袋直接接触宝宝皮肤,需以毛巾包裹,温度不可过高,且需拧紧防止漏水。冬天也尽量避免给宝宝使用「暖宝宝」之类的取暖产品,低温长时间接触宝宝稚嫩的皮肤,同样会造成烫伤的结果。冬天使用取暖设备时,同样需做好防护工作。
6. 教育
在做好环境预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宝宝的教育,教育其不可随意触碰危险的物品,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预防。对比较大的孩子,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消防安全教育。
通过以上介绍,让大家掌握万一被烫伤后立即能自我救治的简单方法,让损伤降到最低,也希望家里有小孩的家长能及时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危险并消除,让孩子免受「皮肉之苦」哦!
欢迎投稿,讲诉您自己的行医故事!
投稿邮箱:tougao@yixue360.com,期待您的来稿。
特别提醒为了促进临床医生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创新医学网特创建各学科学术交流群,目前已对外开放:全科群、内科群、外科群、妇产科群、麻醉科群以及护理群。期待入群的医生朋友请加微信号:3083784441,进行入群申请。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