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黄芩产生抗癌化合物机制被揭示
2016/4/11 创新医学网
近日,来自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种中草药——黄芩——是如何产生有助于治疗癌症和肝病的化合物的机制。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Advances。

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本名“芩”,是为芩草,“芩”字本义为“止血草”,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效果很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01
此前,实验室细胞培养研究已经发现,化合物黄酮不仅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抗氧化功效,也能杀死人类癌细胞而留下健康细胞。活体动物模型实验也显示,黄酮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这些都预示着,它们有朝一日可能指向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式,乃至治愈癌症。
作为一类化合物的统称,黄酮相对好理解。但在黄芩根中发现的有益的黄酮,如汉黄芩素和黄芩苷,却有些特别:这些黄酮的化学结构中缺乏一个羟基。这让科学家们摸不着头脑,它们在黄芩植物体内是如何产生的呢?
研究的首要负责人,马丁教授解释说:“许多黄酮是由一种叫做柚苷配基的化合物为基础模块合成的,但柚苷配基是有这个羟基存在的,而且没有哪种已知的酶会把它移除,来产生我们在黄芩根中发现的这种黄酮。”
与中国科学家合作, 马丁教授和她的团队探索了黄芩根中特殊黄酮是否通过别的生化途径来生成的可能性。一步一步的,研究人员揭开了这种新机制的面纱,这里涉及到新的基础模块,称为白杨素。
“不同于传统途径那样在叶子和花产生黄酮, 这种新的生物合成途径专门在黄芩根部生产白杨素及其派生的黄酮。”马丁教授说。
马丁教授补充道:“理解这种合成机制能帮助我们大批量生产这些特殊的黄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潜在药用用途。自从屠呦呦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之后,人们对于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兴趣急剧增加。这些被传统中医体系使用几千年之久的植物药材,将引起现代医学怎样的变革,想想都令人激动。”


参考文献:Q. Zhao, Y. Zhang, G. Wang, L. Hill, J.-K.Weng, X.-Y. Chen, H. Xue, C. Martin. A specialized flavone biosynthetic pathway hasevolved in the medicinal plant,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cienceAdvances, 2016; 2 (4): e1501780 DOI: 10.1126/sciadv.1501780


作者简介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非典型80后工科男.
从事英文医学期刊编辑工作5年,论文规范化修改/图表处理小case.
喜静多于动,爱山胜过水——山行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正处于热恋中的情侣,在彼此凝视3分钟后,他们的______同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_____感觉。关注下面的二维码,回复“爱情来了”即可知晓答案!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