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魏则西去世”讲讲滑膜肉瘤、DC-CIK及莆田系医院的那些事儿那些事儿
2016/5/3 创新医学网

     回顾

     近期,相信朋友们应该都被“魏则西去世”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逝者已逝,只能希望活着的人好好的活下去,也希望所有朋友在劳碌奔波的同时,关爱自己的身体。毕竟身体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保证。

     事件的始末大家应该都清楚了,简而言之,就是21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魏则西不幸罹患滑膜肉瘤,在经过多次放化疗治疗无效后,由百度搜索及其他媒体报道得知,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所谓“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可以有效治疗此疾病。在花费将近20万元治疗费用后,魏则西仍然不治身亡。

     至此,小编也想由“魏则西去世”讲讲滑膜肉瘤、免疫治疗及莆田系医院的那些事儿。

    

     魏则西生前在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的生物诊疗中心接受“生物免疫疗法”

    

     魏则西救治无效后离世

     魏则西的父母

     什么是滑膜肉瘤?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起源于具有向滑膜组织分化潜能的间叶细胞,是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的5.6%~10%。

     滑膜肉瘤多邻近关节,尤其下肢大关节。该组肿瘤约85%发生在关节附近的深部软组织,以髂关节最多见,其次为膝关节、胸锁关节。

     滑膜肉瘤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其治疗以早期手术切除为主,对药物无明显作用。

     什么是DC-CIK?

     CIK(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疗法),简单来说,就是从抽取患者自体血液,从中提取T淋巴细胞,在富含细胞因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之后再回输体内,以期获得更强的杀伤肿瘤细胞效果。然而,在经历了数次临床试验之后,此方法很快就因无效而被淘汰。

     DC-CIK,通俗地讲,是CIK技术换汤不换药的一种做法。顾名思义,是在上述被淘汰的CIK技术的基础上,加用树突状细胞(DC细胞)与T细胞混合培养,以期为CIK细胞实现靶向功能。然而,这种“改良版”CIK疗法也仅仅在实验室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在临床大规模试验中同样被证实无效。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上述两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均是简单的细胞分离、细胞培养或细胞融合等基础操作。而向患者收取如此高额的医疗费用,利欲之心昭然若是。有消息称,此种治疗手段的净利润在60%以上。以魏则西20万元的治疗费用为例,某肿瘤中心收取的净利润在12万元左右。

     如此暴利!

     什么是莆田系医院?

     这一点小编大概不必多说,臭名昭著的莆田系医院大家应该多少都有些了解。然而可能在很多朋友的印象当中,莆田系医院仅限于“XX女子医院”、“XX生殖医院”这种听名字就可简单划分的医院,而没想到莆田系医院早已丧心病狂的发展到某资质齐全的公立医院、部队医院之中。“公立医院XX中心”成了莆田系医院又一精心设计的骗局,这让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根本无法区分,上当受骗成了常见之事,少则钱财受损,多则丢掉性命。

     不得不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莆田系医院的发展壮大迅速崛起铺好了一条康庄大道。莆田系何以强大,由电线杆的性病、疑难杂症小广告,一跃而成辐射全国,甚至有数十家连锁的医院品牌,与缺乏辨别能力的互联网推广关系密切。

     小编随手搜索了魏则西事件中提及的武警总队第二医院肿瘤中心李主任,显示结果如下。

    

     不难发现,这位“经验丰富”的李慧敏主任,无论是从求学经历、工作经历或是发表文章来看,都是一带而过,闪烁其词,具体内容毫无呈现。就这样一份漏洞百出,却被推送在搜索引擎头条位置的信息,这是在考验广大患者的判断能力吗?

     三点介绍完毕,其实关于此事件,可说的和需责问的还有很多。

     在写此文前,小编也查看了魏则西同学在知乎的提问与回答,字里行间的失望、绝望乃至对人性中“恶”的拷问直指人心。我们不否认人性中“善”的那部分,也有很多好心人为魏则西捐款、买药等等,让我们还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然而,这并非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事情,到底该向谁问责呢?

     有网友认为,莆田系医院及百度在此事件中需共担责任。然而也有网友指出,百度的“不作为”仍需打上问号,因为该医院资质齐全,是可以顺利通过百度审查的。甚至有网友指出,医院和百度并不是魏则西去世的主要责任人,主要还是由于肿瘤的恶性程度造成的。

    

     小编不才,硕士专业正好是“肿瘤免疫(生物靶向治疗)”,现在说起来甚至感觉很惭愧。恶性肿瘤是人类安全的重大杀手,其治疗一直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然而能进入临床试验的都很少,更别说真正用于临床治疗当中。那么,既然是国家未承认的治疗方法,为何缺乏有效的监管机构呢?公立医院中“私有化”部分的存在,作为患者或消费者,难道不应该明文禁止吗?

     每次新闻写到这里,所要怪责的目标似乎都明确而统一。之所以类似事件屡次发生,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密不可分。倘若仍然对此种现象不加节制,或是仅仅简单的在每次出事之后才格式化的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如此“就事论事”,让更多类似的机构抱着侥幸心理逍遥法外,只能让广大患者加深对医院的不信任感,从而推动医患关系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

     走笔至此,已闻及卫计委已开始进入此事件调查当中。希望卫计委在彻查此事的同时,可以“防患于未然”,而非总做“亡羊补牢”之功。

    

     作者简介

     夏北,医学硕士,曾带着一腔热血投身肿瘤生物靶向诊治科研狗队伍,后因科研成果多半被冷冻进冰箱而愤然跳出。现在在医学编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双子座,O型血,静如处子,动如疯子,双重人格严重。性格中有小偏执,也有小闷骚。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