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才了!一位老师用文言文呼唤对教师的尊重 | 我是教师
2016/6/8 中国教育报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古有“天地君亲师”的论断,

     将“亲”与“师”比邻,其位和尊神圣不可犯。

     ……

     然目睹时下生公然对决师尊

     一位老师用文言文写下了自己对尊重教师的呼吁。

     的确,

     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叹,老师地位不如从前了。

     古时尊师重道的风气,让很多老师怀念不已。

     那么,这位老师究竟用怎样古色古香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这一期盼的呢?小编这就带您一起看看!

     古有“天地君亲师”,“亲”“师”比邻,

     其位和尊神圣不可犯

     杏坛耕耘廿载有余,承上古师道,延道业惑师责,

     袭今日师念,惯看师生道之所存,

     历经与共师生情缘,尚无师生乱伦之词。

     可近闻媒体与坊间遍传皖北某中学群生殴师视频,

     再寻网传有数域多事者,

     颇为震惊,如鲠在喉,

     连日不爽,不吐不快。

     几日心惊肉跳辗转反侧,

     然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磨吾心,

     奈何时下方寸作祟,扰师尊乱“纲常”,欲文述之。

     为有高论者将其责诉诸师尊,而将生者不置可否,

     云

     学生为受教育者,不宜枉判,

     实难不敢苟同。

     古有“天地君亲师”的论断,

     将“亲”与“师”比邻,其位和尊神圣不可犯。

     如“一日师,终生父”之论,更为社会师徒关系之制。

     古时父母带生见师,父母先拜孔子与师,

     后生循之依次拜,行弟子礼。

     师生系人伦一大项,终生不渝。

     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生之义以“道”判。

     圣人扬其道,周游国,

     众弟子侍其左右,或追随一生。

     故

     “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谋道,

     乃师之道,师之德,师之魂。

     然目睹时下生公然对决师尊

     然目睹时下生公然对决师尊,

     不敢恭维此景有何奢靡,居然有生效仿不止。

     师者远遁生之恶习,

     不顾其张扬放浪,师之过乎?!

     然生不予受作罢,而恶行相向,

     某君尚言师之不妥,罚在师,

     无语。

     公然上演此幕,

     于师无尊无权,何谈尊师之语。

     无惩罚广御“赏识”,谓之放纵。

     战国《孟子》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试问天下苍生,上古皆知其意,吾辈忘焉?

     若生之顽性作自由,生之劣习当顺然,

     不知有错,无有罚责,

     久之“坚忍不拔”而不篡,痒序皆乱。

     向吾等受先生教育,

     每每勤勉,

     敬师重道,

     不敢越位。

     应辩证施治,理“纲常”序

     教学相长,

     两相宜,不偏废。

     师生有别,生命无类,当作亲友。

     师怜生,生敬师,然和顿生。

     战国荀况

     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喻生可逾师,后来居上。

     韩愈亦曰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盖师生相得益彰,无有背叛其道。

     尊师之道不绝,生息绵绵,古已有之。

     孔子有弟子“瑚琏之器”子贡,聪颖好学。

     某日

     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怫然怒。

     即以房子喻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

     屋内富丽堂皇,非常人能及;

     而自己仅为肩高之墙,一眼望尽。

     孔子逝后,

     子贡痛之甚,于孔子墓旁结庐而居,

     余弟子守孝三载,独子贡守墓六年。

     然师恩浩荡,倾其身,念其道,伴其生,明其志。

     宋有饱有诗书者杨时,

     尊师有誉,谦虚好学。

     “程门立雪”之典源于此。

     时少时用功,后中进士,不忍为官,

     而不辍访师求道,潜心学问。

     时程颢、程颐为闻名之大家。

     时先拜程颢为师,

     四年后,程颢逝世又拜程颐为师。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天作雪至,

     “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后人复传后人杨时尊师之为至今。

     尊师方有敬师之德,

     然有学业长进,几至功力高崇,

     后众人尊称其为“龟山先生”。

     尊师之道蔚然,小觑苍蝇偶闪。

     耐看杏坛有云,焉容不法再乱。

     师生同为教育,当属琴瑟豆萁。

     言论唇内三滚,诛伐亦灭后患。

     尊师不可于殿堂之上高呼,而宜根植土壤与师相依。

     时下法令当朗朗乾坤,

     焉有校园内染及不雅言行,更不可小觑殴师之行。

     些许虽为个案,亦应善待和理性,宜灭不宜扬。

     症状时现,固然有因,

     不可只做消防员,或五十大板作罢。

     而应辩证施治,理“纲常”序,

     存师生道,弘正能量。

     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文章作者 | 卜思荣

     来源 | 枫叶教育网

     责任编辑 | 赵天骄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书店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教育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