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就要这样过!中老年四大金律远离"三高"、心脏病!
2016/8/5 养生堂

在炎炎夏日,引起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仍然是心脑血管疾病。
如脑血管意外(脑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等,是名副其实的“夏季杀手”。护肤老师微信号:bencaoquan1225
资料显示,进入夏天后,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
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

高温:心脑血管病的“催命符”!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
但此时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而含氧量降低,因此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
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
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夏天到了,我们要给心脑血管病患者提个醒。
请注意身体变化,更要小心“高温天气”,它是心脑血管病的“催命符”!

四大金律,远离“三高”、心脏病
中老年朋友的夏天就要这样过!
中老年朋友夏天养生有四大金律,能帮助远离“三高”、预防心脏病。
这个夏天都不用担心血管出问题、心脏出毛病,健康轻松一夏天!
一?饮食有节,清淡为主
预防“三高”和心脏病

1、多吃蔬菜水果,谷类多样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显示,每天多吃一份蔬菜或水果(约100克),可以减少4%冠心病的风险和5%的卒中风险。
许多研究显示,绝大多数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高膳食纤维以及富含全谷类的食物、豆类、蔬菜、水果的膳食纤维可降低冠心病风险。
另外,蔬菜水果谷物中的植物甾醇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叶酸对预防卒中可能有益;类黄酮也可能和冠心病负相关等。
专家建议,正常人每天吃6两-1斤蔬菜(包括深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豆类)。
4-8两水果(如香蕉、樱桃、苹果)以及燕麦、全麦面包和其他全谷类食品,保证粗细搭配。

2、高钾低钠
降压、防卒中和冠心病
据估计,每天钠的摄入量减少50mmol/L可以使需要降压治疗的人数减少50%,减少卒中死亡22%,减少冠心病死亡16%。
而大样本人群研究发现,钾摄入量与卒中呈负相关。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吃盐6克(包括酱油和其它食物里面的盐),少吃腐乳、咸菜等腌制品,提倡用高钾低钠盐;
正常人可以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保证钾的充足摄入。

3、少吃甜食,减少脂肪
预防高血脂和高血糖
很多人爱吃甜食,但糖会提高人体内的血糖水平,以糖原的形式存储在人体内,再转化成脂肪。
很多甜食在制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油炸,在油炸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油,再加上糖本身富含牛奶脂肪。
因此,甜食在煎炸后含有更高的饱和脂肪。饼干、蛋糕、甜饮料、冰淇淋等都要避免。

二夏天学会“热着过”
保护心脏、保护血管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
因此,我们要顺着阳长的规律,采取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1、夏季“热养”要用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可以供给它能量。
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
水温以42℃~45℃,温暖舒适为宜。

2、夏季解暑要喝热茶
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3、夏天常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
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为宜。

三坚持运动,循序渐进
强身健体、防中暑、降脂补阳
夏季运动必不可少。中医科学院养生教授杨力认为,夏天要“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证。
另外,多运动好处多,除了能强健人的体魄、提高人体免疫力。
还能有效降低人体血液中血脂的水平,改版血液的粘稠度。
需要提醒的是,夏季运动时间很重要,一般建议选择早上,这时锻炼可以补阳气。
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四?充足睡眠,最好午睡
防高胆固醇、减少心脏病风险
夏天昼长夜短,人们更加晚睡早起,睡眠不足白天容易犯困。
尤其午饭后消化道供血比较多,大脑相对供血不足,人容易昏昏欲睡。
而睡眠不足会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增加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建议中午争取时间午休,没办法午睡的也最好要静静休息一下。专家提醒,午睡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内。
夏天的高温天气是心脑血管病的“催命符”,所以要特别注意调节“三高”、预防心脏病发作。
中老年朋友夏天养生四大金律,坚持做到了,能在这个夏天远离“三高”和心脏病,健康轻松一夏天!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成长。下面是2016最HOT公众号,赶快试试新的关注方法吧!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养生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