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食俗,吃货速来,你们吃哪个?
2015/12/21 一德堂健康汇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也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冬至盘、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饺子是当前冬至食谱中的主打,有民谚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坏耳朵没人管」。

    

     湖南人过冬至,会杀鸡宰猪,把肉阴干,称为冬至肉。有俗话说「吃过冬至肉,身伐赛牛犊」。

    

     江苏常武地区在冬至夜的家宴菜肴中多备「胡葱煮豆腐」,谚云:「若要富,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南方冬至扫墓后魂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发「胙肉」,其实是中国传统祭礼文化在当前为数不多的孑遗。分时区别学历高低,有高小、中学、大学、留学四级,以示鼓励;优先照顾老人,在50、60、70、80、90年龄段,数量依次递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积金或富家捐款购瞒,族长主理其事在当时被视作一份厚礼。

    

     冬至团是以糯米粉为面团,内包肉、莱、糖、果、豇豆、赤豆沙、萝卜丝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蹭送亲邻或待客,是冬至亚岁宴上的必备食品之一。

    

     全家团圆的时候吃,最有意义。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一般做成红、白两色,粒粒小如话目珠子,还可应孩子们的要求捏成牛马羊鸡犬猪等小动物。

    

     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魂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糖、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

    

     福建人喜欢在冬至吃姜母鸭进补。姜母鸭是用整块老生姜(不用切),去炖正番鸭,据说姜对身伐很好,可以暖胃补肾。做法还有很多,比如还可以用四物(当归、黄□、熟地、白芍)去炖,或者枸杞、人参炖,枣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枣、红枣都可以,中医认为,枣能补气、补肾。

    

     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以上就是我国部分地区冬至节的食俗,如果你的家乡还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告诉小编哦~

    

     注:文章选自小华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一德堂健康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