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震惊医疗圈的"假"照片
2016/6/28 人民日报

     来源:医学界(ID:yixuejiezazhi)

     作者:纪光伟

     这几天,一张图片传遍了医疗圈,引起广泛关注,但很快又被辟谣!

    

     照片刚传出时的消息是:2016年的高考咨询会上,首都医科大学的横幅下面站着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性,脸上一副无奈的表情;与此场景相衬的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现场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当天晚上22:47,新浪微博官方认证“首都医科大学招生办”即回应:“老师咨询完累的。广西咨询了两天,材料早已发完。”该照片应为咨询日的最后一天下午,京外招生带的4包资料已经全部发完,去广西咨询只有一个老师,因为比较辛苦,当时在休息。

     原来,之前传的是一个假新闻!

     无独有偶,5月23日,“北医招生现场门可罗雀”的一张照片同样引发热议,后来也被官方出面辟谣。

     不禁要问:为什么今年高考的医学招生频出假新闻?为什么如此引人关注呢?

     先说个真实事件。前两天,一些朋友为孩子的事情在不停地找我,两位600分以上的高分家长,为孩子要学医头疼。他们无法说服孩子,只有通过朋友来进行说服,有的甚至说:“就是打断腿,也不能让孩子学医。”有的甚至在医院图书馆借深奥的医学专业书籍给孩子看;还有的家长将我写的文章给孩子看,让孩子打消学医的想法……找我的都是医务人员,看来我们的医务人员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了。

     其实,这一现状的出现,并不让人吃惊。笔者在一年前就预测,学医的人将会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医生的生存环境堪忧:

     一、繁忙的医疗工作无暇顾及家人

     许多医生每天从事着繁忙的医疗工作,占据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在今年的医师节前,深圳市卫计委推出的一段不到4分钟的视频,采访了医生和他们的家人,这个视频感动了无数人。医生的家人给医生的评分都是3分、4分,是不满意的,但对医生的专业评分都是10分,甚至愿意给20分、200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的医生在工作中的角色是称职的,但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不称职的。医生也是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有着七情六欲,也应该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二、无休止的学习让人厌

     从进入医学院校的那一天开始,只要你不离开学校和医院,你就要无休止地学习,才能跟得上专业的发展。学历学习、专业进修、职称晋升、继续教育等等,这些学习一直要陪伴你到退休。当然,必要的学习是应该的,但许多学习是徒有虚名,如:不管专业的为学分而学习,无疑是流于形式;现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变味了,限制了医院和医生的发展。

     三、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和频发的伤医案让人寒心

     面对数不胜数的医疗恶性事件,让医生人人自危,这种“兔死狐悲”的感觉时刻影响着医生。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医生的生存环境不佳,伤害了医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家人甚至社会对医学的热情。长此下去,学医的人必定会减少,一些优秀的人才不会首选医学专业。

     回到文首的假照片,相对于辟谣来说,更重要的是反思为何这种假消息总能引起大家关注?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医疗现状会直接影响到医学教育,如果不从根本上给予解决办法,那么今天的假新闻,就可能成为明天的真新闻。

     这一现状再不加以改变,就可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医疗技术发展,受害最大的无疑是我们广大的病人。

     本期编辑:胡洪江、崔鹏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