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毕业后,他在基层干了31年
2015/2/10 医学生

    

     来源:医学界杂志 作者:田栋梁

     知道刘永信大夫,是从聂晓阳先生发表的记述自己看牙经历的博文《我的治牙故事》中。因为牙周病导致牙龈萎缩,聂先生有一颗门牙和一颗前牙越来越松动,他分别去了一家大医院和一家外资牙科诊所,除了要拔掉四颗牙齿之外,他没有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案。

    

     聂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口腔科的刘永信医生,经过刘医生两个月的耐心治疗,聂先生的几颗似乎注定要被拔掉的牙保住了,感激之余,他把看牙的经历写下来,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

     知道《医学界》杂志要采访自己,刘永信医生考虑了一个星期才答应,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医生,没什么值得关注的。

     铁营医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刘家窑地铁站旁边,是一所二级医院,口腔科在医院旁边一个独立的小院里。推开一扇小铁门,掀开厚重的棉布帘子,就进入了口腔科,因为刚过中午,走廊山等候的病人不多。刘永信对《医学界》表示,病人多的时候,需要限号。

     1984年,刘永信大夫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即现在的北大口腔医学院,毕业之后分配到铁营医院工作至今。刘永信大夫表示,今年就要退休了,退休之后会被返聘,继续在医院工作。

     北大口腔医学院是国家重点口腔医学院校,名校毕业的刘永信医生为什么会在一所二级医院工作一辈子?对此刘永信说:“我毕业时年龄偏大一些,刚工作时,也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不安于现状,但考研几次都失败了,之后结婚组建家庭,就一直这样走过来了。”

    

     他的同学里,有些现在是著名专家,也有些毕业后留校,也成为了学界主力,他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医学生,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如果一开始就被分配到基层医院,往上走的路就会比较窄。”

     对于这样度过大半生,他表示有些遗憾,但也可以说没有遗憾。“因为如果当初考研成功,能够进入教学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能够多学一些,钻研更疑难的病例。但不遗憾的是,我觉得在任何一个地方,大医院也好,小医院也好,大部分患者都还是常见病、多发病,能够把这些病看好,也体现了自己作为医生的价值。”

     大医院和外资诊所对聂先生的治疗方案都是拔牙,而刘永信大夫却保住了聂先生的牙。对于这一点,刘永信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拔掉不少牙,现在年龄大了,感受就不同了。因为上了岁数后才能感到牙齿的重要性,对于老年人来说,牙齿不好吃饭是很痛苦的,所以这些年我做的,就是尽量为患者保牙,多留几个牙根,因此心里还是非常踏实和充实的。”

     当然,这也需要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经过诊断之后,对于能不能为患者保住牙齿,心里要有个把握,如果没有把握就去做,治疗到最后还是拔牙,可能会适得其反。“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患者对医生要信任和依从,为什么一个病例的成功要感谢患者呢?因为他信任你,依从你,最后治疗成功了,才能皆大欢喜。”

     工作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刘永信对如何与患者处理好关系很有心得。他说:“要想医患关系好,我的经验是服务态度要好,病人很痛苦,要尊重别人。医疗质量要过硬,如果你为病人解决了问题,看好了病,人家也不会找麻烦。还有沟通要到位,检查完之后要把病情和治疗方案都解释清楚,牙齿也是人体器官,不能随便就拔人家的牙,非拔不可也得解释清楚。”

     对于聂先生的那篇感谢文章,刘主任还特别指出,文章里写他是主任医师,其实他是副主任医师,从1999年晋升了副主任医师之后,这些年来就没有再申请过了。“每到申报时医院都催我,但我觉得正高副高都无所谓,我喜欢做临床,不太愿意写文章,所以一直没再申报过。”

     刘永信医生一直强调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夫,直到采访结束之后,他还说:“咱们随便聊聊就行了,你就不用写了,真没什么值得宣传的。”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