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 那些年,我们走过的行医路
2015/3/4 医学生

    

     视频:你还记得当初为什么学医吗?(03:46)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作者:郑开,飞夷

     在这个开学之际,《医学界》采访了10位医生(含两位医学生),行医时间横跨2年、5年、10年、31年,身份贯穿医学生、医学编辑、医院院长,通过批量采访,追溯他们的行医原因和职业状态。

    

     第一类:从医30年

     管剑龙,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主任,行医31年

     我们上大学那时还挣扎在温饱阶段,对职业分类其实并无认识。对吃“公家饭”的老师和医生都很崇拜,具体到我为什么选择了医生,主要有四个原因。

     我母亲在我7岁时患病离世,父亲常常跟我说起母亲患病时的症状,我由此对生病和医生有了最初的概念;我的姑姑在人民公社卫生院当药剂师,回家时经常会提及她看病时的情况;我们那当时有个名医“王医生”,很受大家爱戴,我记得奶奶当时肚子疼去她那看,她一摸我奶奶的肚子,发现有硬块,再看奶奶的面色很黄,判断是蛔虫,开了点药,奶奶回来服药后很快就好了,当时觉得王医生太神了。后来很自然的选择了学医。

     现在我当医生也31年了,大家常说医患关系差,后悔学医啊什么的,我没有,我对当医生成瘾,我要是不给患者看病我就过不下去。当然,我也认为我当医生很成功。

    

     王勤美,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执行院长,行医31年

     总结说来学医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家族影响,外公是眼科中医,启发了我对当医生的兴趣;其次是个人兴趣,那时大家更喜欢理科,觉得文科太虚,不务实,而我性格比较好动,想以后做手术,就很自然选择了当医生。

     现在医疗行业是有一些问题,但从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不管是选择医学,还是更进一步的选择当眼科医生。现在不少年轻医生放弃这条路,个人觉得很可惜,我也经常鼓励医学生们当个好医生。其实不管经济是何发展状态,最后人的生命健康都是重要的。

     对一个生命来讲,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学医、从医的这些经历都是值得的。

     第二类:从医十年

    

     温机灵,从医10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泌尿外主治医生

     选择当医生是因为父母之命(中医世家),从医十年来,好的坏的都有经历,但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只想说一句话:外科医生,越做胆子越小。

     力涛,已转行,从医13年,现就职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医患办公室

     93年高中毕业后,我父亲毫不犹豫给我选择了医学。因为那时我们村有个乔大夫,大伙谁有个头疼脑热都找他看,而每次他都不让我们失望,并且人很亲切。大人们提起他也总是带着由衷的尊敬。父亲给我选择医学,是希望我也能成为他那样的“社会地位”,当然我自己也很愿意。

     1996年毕业后,开始工作。我对医学满腔热爱,努力钻研,积极为患者服务,一切都让我有成就感。然而2005年的一次医疗纠纷最终改变了一切,法院在其中的“顺水推舟”让我很气恼……最终决心弃医从法,用法治的力量为医界呐喊,维护医务人员的正当权益。

     第三类:从医五年

     李医生,已转行,某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医生,从医6年,自称是“医生中的叛逃者”

     我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因此当初选择学医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觉得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靠技术吃饭,并且社会地位比较高。读书期间也曾有小小的后悔,主要是国外不承认中国的医学学位,对于向往国外深造的我来说在当年(以我的分数)可以任选专业的情况下,更应该选择国外认可的专业。不过既然选择了,也就继续走下去,当医生的时候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尤其是患者感谢我给他治好了疾病,解除了痛苦。但是中国的医患困惑和年轻医生的收入令我挣扎后还是选择了放弃,改行去了外企。我觉得在外企还是继续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为社会服务,一样是值得尊敬的工作,而且外企相对公平、民主并有合理的价值体现。

     蔡晓峰,已转行,原上海中山医院全科医生,从医7年,现为某移动医疗公司任职医学编辑

     在一种不是很明确的状态下选择了医学,可能是觉得医学这个专业有用、能学真本事吧。本科毕业后做了4年全科医生,三年研究生期间终日写病史,让我很煎熬,研究生毕业后“幸运”的赶上上海的规培政策,又要写病史,于是,我终于放弃了。

     现在我虽然不当医生,不能直接给患者看病,但是我能用我的文章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揭露虚假医疗广告和错误的“养生知识”,偶尔顺带指出一下某些新闻中的医学错误。我认为我的医学书没有白念,几年临床工作也没有白干。

     想说为人民服务的路有很多,如果这条太难走,就换一条吧。

     第四类:从医2年

    

     左志,妇产科医院,从医3年

     哈,当初选择学医是不了解情况,觉得当个医生还是蛮高大上的,白大衣很帅,以为医生无所不能,想着也不知道该干啥,就学医吧。至于后不后悔么,以前后悔过,觉得累,待遇差,后来觉得学医挺好的,当你把病人当朋友,想着解决他的问题,帮助他,就会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也没勇气去改变,为什么不开开心心,蹦蹦跳跳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多发现点路边的美景,尽量给病人多些帮助。

     刘秋芳:妇产科医院,毕业2年

     最开始学医是因为想去的医学院挺好的,误打误撞进去了,同时也觉得是门技能,日后好找工作。现在虽然也会觉得好累,但也不后悔,觉得像我这样靠谱的人走了,医学界会损失好大,哈哈!

     第五类:医学生

     黄天宸,18岁,上海交大医学院2014届临床八年

     从医心愿——为患者减少痛苦,创造幸福。

     我小时候就想当医生,也了解过神经领域、艾滋病领域的医学知识,知道医学不是万能。此外还有个忘年交的医生奶奶,她经常会跟我说一些医学方面的东西。曾经在物理学家和医生之间做过挣扎,因为觉得物理学家可以造福更多人,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而医生只能一个人一个人的救治。但最终还是觉得对当一个好医生更有把握。

     我觉得好医生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技术高,医德高,当然,如果还能有一些突破性的学术贡献就更好了。

    

     张易,18岁,上海交大医学院2014届临床七年

     从医心愿——待人有爱心,做事要细心,做个快乐的医生

     医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痛苦,我的生物化学功课很好,于是就当医生了。现在媒体报道医生职业的各种不堪,累,工资低,医患纠纷,然后改行,我觉得可能还是他们没有足够喜欢医生这个行业吧。

     www.医学生.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