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取消晋升论文要求 三甲医生呢?
2015/11/26 医学生

日前,一则“基层医生晋升取消论文要求”的重磅消息让三甲医生坐立不安!其实三甲医生也是分两种的,一种是很能写论文,发表无数篇,一路飙升到正高职称;一种是只对临床感兴趣,不喜欢写论文,患者心中的口碑不错,但就是晋升比其他人慢。既然基层医生晋升已经取消论文硬性规定,那么三甲医生呢?
近日,人社部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不再将职称外语作为申报的“硬杠杠”;同时,对论文、科研要求不做硬性规定,评审标准更侧重于基层医生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引导医生回归临床。
《指导意见》强调,评审指标要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标准有所区别,重点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康复等任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考核评价。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的力量,《指导意见》提出,取得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应限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任,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流动时,应取得全省(区、市)统一的卫生高级职称。
一句话,新的评审办法使之前的“硬杠杠”不复存在,而是更接地气,注重“软实力”的考核,以此充分引导基层医生回归临床、提升医技。同时,根据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施行不同的评审办法,可谓充分考虑了基层工作实际,通过“干什么评什么”,避免了职称评审和实际工作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至此,基层医生晋升正在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那么三甲医院医生的晋升呢?其实三甲医院也应该取消SCI要求,不能唯SCI论英雄,否则将继续导致疯狂的造假和买卖论文。不少人铤而走险,致使中国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质疑!
有关专家表示,对医生晋升职称的调整应辩证对待。临床与科研职称评定相对分开,并不意味着医生可以只顾临床,或只搞科研。毕竟,医学是典型的应用学科,医生在熟练掌握临床技巧之后,也应培养科研思维、有所创新,如此才能发现疾病规律、找寻疾病原因,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途径。
分类细化将可为医生提供更多晋升途径,但分类细化仍绕不开临床综合能力量化这个核心难点。如何评定医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对医生从业时间、从业量的考核,或可为我所用。以外科为例,住院医师升主治医师,其担任医生助理的年数、开展手术的数量、术后并发症比例等等,都应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如此才能做到客观、公正评判医生临床能力,从而取代现有笼统模糊的定性。
有学者建议,大体上来说,临床医生可粗略的分为两种类型,对他们的晋升要求或可区别对待。一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如外科医生。第二类为非技能型为主的医生,主要用新的知识和药物来治疗病人,如内科医生。作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他应该拥有充分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他们表现的好坏应主要基于这些能力的评价。论文发表可能是次要的因素。理想的情况下,外科医生可以总结他们的治疗结果,并发表在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
总之,一方面不应该盲目追求SCI,让医生被赋予太多救死扶伤以外的东西。当然,能写SCI文章的医生,至少说明他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医学家的素质;另一方面,医生的晋升不应该脱离“会看病、会做手术”的临床技能。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