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有多严重?三甲医院被迫暂停急诊儿科服务
2015/12/15 医学生
由于儿科医生严重短缺,广州一家三甲医院日前被迫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近年来,我国多地爆发“儿科医生短缺”的危机,此前有医院被迫实施儿科“限诊”,而暂停急诊儿科服务尚属首例。我国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有多严重?为何儿科医生缺口如此之大?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是否有效?
三甲医院被迫暂停急诊儿科服务 仅收治危重症患儿
根据家长在网上晒出的医院告示图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萝岗中心医院)的这场“急诊儿科危机”已持续数日。12月9日,医院曾贴出告示,对儿科急诊采取分时段限定出诊。其中,12月10日下午和11日上午和晚上,均无急诊儿科人手可坐诊。上周五,院方再次贴出告示称,“从12月14日凌晨起,急诊儿科暂停服务(危重症除外)。”“萝岗只有这么一家三甲医院,现在把急诊关了,孩子还发着高烧,叫我们怎么办?”家长罗女士非常担心。
由于萝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家长带孩子扎堆到中山三院岭南医院就医。该院自2011年运营以来,最大的压力来自儿科。仅急诊儿科日均接诊200~300人,往往就诊高峰集中在上半夜,患者等候时间较长。然而,该院长期招不到足够的儿科医生,人手缺口达两成。儿科团队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仅能勉强满足病人的基本就诊需求。
“我们原来有5名急诊儿科医生,分成两班,24小时出诊。最近有医生离职,人手马上捉襟见肘。医生们带病上班,压力非常大。”中山三院岭南医院医疗管理办单主任表示,目前医院正在积极想办法,从其他岗位调配医务人员来支援急诊儿科,在此期间,暂停收治不属于危重症的发热患儿。
我国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有多严重?
儿科医生短缺,其实是全国普遍现象。《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儿科医患配比来看,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
中国医师协会统计,全国儿科医生有6万多人,缺口达20万左右。“这6万多注册的儿科医生中,又有一部分人却没有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所以真正出门诊给患儿看病的儿科医生数量又要打一个折扣。”某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王波曾说。广东是全国的儿科大省,总共有8200名儿科医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几个百分点。即便这样,儿科医生还是比正常配置缺了四分之三。
需求缺口怎么如此之大?
业内人士表示,儿科医生职业的“短缺”存在一些重要原因。
首先,人员短缺导致恶性循环。由于常年处于短缺状态,医生加班加点是常事,造成健康透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宋元宗表示,近几年来该院儿科自然减员的五名副高以上职称儿科医生中,三人患有恶性肿瘤,一人猝死,一人出现严重腰椎疼痛。“包括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也不愿留下来,宁愿选择一些压力没那么大的科室,儿科由此陷入了短缺—工作强度大—招聘难离职多—更短缺的恶性循环。”宋元宗说。
其次,“哑科”压力风险高。儿科是“哑科”,医生很难与孩子交流,风险就更大一些,儿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
最后,收入普遍低于成人综合医院。有专家表示,按照药品加成的补偿机制,儿童的用药量一般只是成人的四分之一,也意味着同样看一个病人,儿童专科医院从收取的费用中所能获得的补偿要比看成人少四分之三,不少儿童专科医院职工的收入低于成人综合医院。
上述三大主要因素,导致儿科医生招不到,留不住。
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是否有效?
此前,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2015年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方案》,这被业界解读为为全面放开二孩做准备。但一纸引导真的会改变“儿科医生荒”吗?
儿科价值很大,但目前的薪酬体系影响了医生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儿科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比如,可以在收费机制上进行适当调整,提升医务人员积极性。
同时,让有条件的院校尽快恢复本科儿科专业招生,并建立一定的培养激励机制,比如可以借鉴师范院校模式,对儿科专业学生给予一定学费减免,对参加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医学生给予特殊补贴等,引导人才向儿科专业流动。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