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家属殴打软禁医生 谁才是“弱势群体”?
2015/12/22 医学生

     19日上午,上百名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拉起写有“伤人违法,拘禁违法”等字样的白底红字横幅,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人民政府附近游行。现场群众上传至网络的视频显示,游行人员大喊“还我尊严,严惩凶手”的口号,周围还有多名警察在维持秩序并录像。上百医护人员游行,到底为何?

     知情人:患者家属扣留并殴打医生

     一位自称是事发医院医生朋友的知情人士介绍,事情缘于一件“恶性伤医事件”。

     这名知情人称,18日下午,一名患者因心脏病以及其他疾病在永清县人民医院内科接受治疗。治疗过程中,三名医生提议让患者转院,但被患者儿子拒绝,之后医生让患者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但也被患者家属拒绝,患者随后死亡。

     18日傍晚,死者家属把医院内科的门堵死,死者的三个儿子把三名医生“关在屋里进行打骂、软禁,还要求医生跪着面对死者”,并且“扎伤了一个医生。”

     19日凌晨四点左右,医院值班人员通知全体工作人员去单位。死者的三个儿子及其他家属“见了穿白大褂的就打”。

     随后,有人拨打“110”报警,但赶来的警察以“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为由,并未第一时间解救医生。后来医务人员砸门把三名医生救出。

     19日上午7:40左右,医院的每个科室在留下一名医生和护士后,其他的人都加入了上街游行。

     知情人称,到达县政府门口后,一名县领导出面与医务人员协商此事,表示一定会走法律程序解决。

     游行人员于19日上午11时许返回单位。

     19日下午,永清县人民政府在其官网就此事做出通报称,目前事态平稳,各项后续处置工作正在依法进行。永清县公安局已依法传唤16名当事人,正展开事件调查。

     医生与患者 到底谁才是“弱势群体”?

     医生与患者,究竟谁是“弱势群体”?很多人的答案肯定是患者,同时发出疑问:医生这一群体作为人群中的高智商群体,从事人们所谓“羡慕”的工作,某些时候深受社会的尊重,怎么会成为弱势群体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这种感受是不从事医学专业的人永远也不可能理解的。在某些时候,医生的确是“弱势群体”。

     中国医生身兼工作、精神、舆论三重压力。

     1、工作的压力

     国家对医生的要求是学术和临床两头干,医生常把这个要求称为“五个量”,即工作量、手术量、门诊量、文章量、课题量。不仅如此,医院的职称评定还可以用“马拉松”形容,7年医学院硕士毕业后,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至少6年,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也最少6年,我们所看到的主任医师,至少是毕业后25年才能获得的资格。

     大多数中国外科医生的一天是这样的:6点起床,6:30出家门,7:30前查完房并开完医嘱,8:30开始一直看门诊。午餐10分钟内吃完,然后进手术室,16:30出来后再去病房走一遍,一天的休息时间也就是手术之前消毒的时刻,几乎没有节假日和没有休息日。在这样高负荷的工作强度下,医护人员的健康已经被透支。

     2、精神的压力。

     当今的医疗市场尤其复杂,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生时时处于随时可能被病人或家属纠缠、围攻、起诉的境地,甚至人身安全有时也受到威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许多医院被病人的家属打砸抢、围攻和无理取闹,医务人员被打伤和被杀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于为病人的身体健康而工作的医务人员来说无疑是恶性刺激,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不能安心于本质工作,诚恐诚惶,有的干脆辞职不干了,这是当今医务人员的悲剧。

     3、舆论的压力。

     一些新闻媒体无孔不入,医院的任何新闻和事情都能获得到,但有相当的是道听途说,根本不是事实的真相,有些事情可以说是正常的问题,但被媒体炒作后就变味了,一些报道违背了新闻最根本的原则——真实性,也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恪守——公正,而对一些所谓的事件报道带有明显的偏见和倾向性,进行肆意的歪曲和评论,对公众起到挑拨、煽动的作用,使广大的群众对医院、医务人员不满,对立医患之间的关系,使医生成为众矢之的、过街老鼠,医生为此而蒙受许多的委屈甚至是冤屈,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些不真实的报道对于医患关系的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的作用!

     从今年11月1日开始“医闹入刑”,我们的政府,尤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在这个问题上已然表明了态度。在医闹入刑的今天,各类伤医、辱医事件仍然频发,原因何在?目前“患者家属殴打软禁医生”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且看事件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