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说:“记者是最坏的,比县里领导还坏”
2016/4/12 医学生

     投稿人:泰州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戴佳文

     3月25日,江西省修水县人民医院发生一起因婴儿患者死亡导致的医疗纠纷。记者在医院调查时,自称分管医疗纠纷的副院长黄某叫嚣记者多管闲事且爆粗口:“记者是最坏的,比县里领导还坏,你们录下来,我就这样说。”

     滕迅、新浪、百度、凤凰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青年网、新京报,几乎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成了阅读量的头条。“爆”了眼球。

     人们惊呼这个院长胆子太了,上批评县领导,下得罪关系若及若离的媒体。大概是实在委屈极了,汉子的倔强,英雄的豪情,壮士的气节,终于豁出去了。一个普通百姓也就算了,随便嚷嚷,没人在意,关键他是个医生,不知什么时候被归入“服务行业”,道德水准要求高了,“医生骂人了”与“警察打人了”,同样会引起围观与指责。更何况他是个院长,面对的是想在“新闻”中找由头的记者,不断章取义也就算敬业了,就这一两个关键词,也够你受的,这不“一言折尽平身福”,祸从口出。

     有媒体还原了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到底什么让这位院长爆粗口呢?事件是这样的:

     “出生才52天的患儿患间质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在修水县医院治疗,患儿在打针时死亡。因此而引发纠纷,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很大,县领导要求医院给予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在县政府的“调解”下,医院拿出了 2 万元,同时与家属达成调解,事件走司法程序,进行尸检。在家属在同意了调解后,又带着记者过来了,而出现了“院方拒绝采访,…”

     话讲得固然不对,医疗已经站在风尖浪口,媒体的推波助澜更是让它众目睽睽,那这些年,媒体和医疗行业到底怎么了?

     媒体:

     1.媒体将医疗行业“明星”化。医疗行业走到今天,与媒体对医疗行业的“正能量”报道与舆论引导不够,常常对医疗纠纷、医疗行为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渲染式报道,就像捕捉明星的花边新闻一样,一哄而起地吸引大众眼球,诸如“缝肛门事件”、“天价医疗事件”等,个别化的事情引发成对群体的质疑,让人们对通常的医疗行为,产生不满和疑惑。让医疗行为中的不足就如明星的某些行为一样,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谈资。

     2.舆论将医疗技术“神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涌现,人们总是对新技术比较渴望,这是人之常情。但媒体在宣传过程中,常常会被某些商业行为绑架,过度渲染其先进性,忽视了生老病死的客观性,再先进的技术也改变不了客观规律,导致社会舆论形成现化医学可以战胜大部分疾病,形成人们到医院看病只要是病情发生变化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乃至有了生命危险,医疗一定存在瑕疵反向思维。

     3.传媒将医疗形为“娱乐化”。医疗面对社会各个阶层,对形形式式的需求,总会有人医疗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刁难甚至苟刻,每每遇到院前急救出意外、不及时,或者是医疗费用形成争议时,媒体总会以“见死不救”、“医院只认钱”,来娱乐百姓,于是医疗新闻常常变成娱乐新闻,而且略带讽刺的娱乐新闻,被茶余饭后谈起。

     医疗:

     1.社会对医疗过度索取。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空前繁荣,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总想用最廉价的钱,获得最好的治疗方案,同时总希望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客观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医疗市场己经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各级医院的软硬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材、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绝大多数疾病不需要出县城就可以解决,当人们偏偏不信任,总是往更先进的市、省医院跑。基本医疗可认解决的问题,人们偏偏选择更好的甚至进口的需要自费或自费比例高的方案。导致基层医院冷冷清清,形同虚设,大医院门庭若市,拥挤不堪。“看病难,看病贵”有没有人为因素?我们应该反思。与人们的过度索取有没有关系?我们应该冷静。

     2.从免费医疗到市场化的阵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免费医疗,一张介绍信,一个三联处方,就可以免费住院、吃药,企业单位最终买单,改革开放后,实现市场化变革,需要付费了,人们有了选择权,不同需要,不同付费,人们不能转变。于是对医疗产生了偏见,认为是医生拿走了自己口袋的钱。随着市场化推进,社会情绪的积累,人们对医疗的不满,日益加重。“谁动了我的奶酪?”免费医疗的消失,让人们常常设问。人们已经忽视了科技的进步,医疗成本的上升,给国家财政带来的压力。国家在不停增加投入,市场在加倍地索取,医改变成每个国家政府都很头痛的问题。

     3.医患在市场博弈中的对立。本该站在同一战壕的医患,医者从救死扶伤为己任,患者以感激信任为根基,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走向对立。原有的诚信基础被打乱了,一会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会儿“合同法”,维权与侵权成了医患之间的常态,说到底是“钱”惹的祸。

     看清了这两层关系,我们知道这些年媒体、社会、医生都会是什么处境。好在新医改正在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医患之间的和谐,清潵澄明的中国医疗前景,指日可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