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丨怀念那个土豪大学的夏令营
2016/5/16 医学生

投稿:冰糖柠檬
又要进入5月份夏令营的申请季了,保研的同学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对于资深的985院校来讲,固然实力雄厚,名师云集。但是,相对来讲竞争热度非常高。
去年夏天,我无意间关注到了一个新兴的学校,投了自己的入营申请,并且意外通过了审核。这十天的游学经历,完全颠覆了我对中国大学的观念。我希望能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给后来的同学做一个指导。这所学校的知名度没有老牌院校那么高,但是性价比和综合实力超强,它就是——深圳大学。
先说一说对深圳这个城市的印象。选学校,也是在选择我们之后读书生活很多年的城市。随着深圳的十天游学落下帷幕,深圳这个城市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冲击,我觉得更大的世界慢慢地在我面前铺开。我当时下火车,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市政府树的大标语: “来了,就是深圳人”。国家的支持和政策包容给深圳注入了无限活力,也给了寻梦者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堂。
深圳大学对学生是极其重视的。与传统名校相比,去行政化的管理给了师生更多平等相处的机会,小班的精英化教学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发挥间,强大的财政支持给了深大学生无忧的后盾。
第一天报道,按照惯例都要和领导合影留念。令我惊奇的是,照相的布局居然是学生在中间,老师在旁边,大家随便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位置,保证每个人都能照到就可以了。这一张合影奠定了这十天暑期学校的基调。
夏令营总共持续十天,主要内容是参加见习和学术讲座。我们总共见习了十五个科室,参加了十一场专门为我们安排的讲座。

先来讲一件见习的十五个科室。
每个见习科室的老师查房都细致而认真,把人文关怀做到了极致,这是我们郑州的大医院欠缺的。以人为本,永远是医学的精髓。
第一天上午我们去的是影像科见习。可能影像科都是一个砸钱的好地方,也是医院引以为豪的地方。然而对于一个在宇宙第一大医院实习并且常常到斥资数亿的影像科的实习生来讲,这里的仪器稍显落后了。不过带教的老师非常认真,了解了很多影像使用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设备方面落差过大,还是弥漫着一种失望的感觉。还好,这些感觉在后来的临床科室见习中一扫而空。
去肾内科的时候,带教的万主任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医者父母心。一个病人在院内咯血,老师两次从垃圾桶里找出咯血的纸,叫管床大夫诊断,跟病人讨论病情进展。还有一个病人做完胃镜之后胸痛、肩痛,他嘱咐病人做各种动作,把疼痛的位置定位到胸骨,后来沟通病情的时候还给病人揉了好久的肩,问这样舒服不舒服。有一个透析后长期发烧营养的病人,主任查房的时候一直在温柔地抚摸她的头发,跟她说下级大夫没来查房是他管教不严,会努力改进。有病人不配合治疗,他欠着腰在床边和老太太沟通,戏谑老太太是老佛爷,有家属不想让病人进ICU,他态度和蔼而坚定,语言浅显而有力……那一天我见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卓越医生。
去神经内科的时候,副主任带着我们看了几个非常典型的病例,每个病人都让管床大夫详细的汇报了病史,并且亲自做了全套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从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给我们一点一点的串。查房的时候在不断地提问管床大夫,一点一点的分析他们下的诊断。我不知道这个在你们的实习医院做的怎么样,深圳大学的老师对深大的学生,向来都是关照到每一个细节。我看着都觉得特别感动,觉得他们特别幸福。
在儿科,除了跟我们北方一样的疾病,感触比较深的是深圳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于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帮扶。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典型的贫血面容,但是在地贫中心里没有人因为经济原因而愁眉苦脸,孩子们的生命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肆意绽放着。
血液科的老师让我们自己去问病史,分析和讨论一个M3白血病的病例。带着我们像侦探一样一点点发现病情的源头,带我们真正感受了一番什么叫真正的PBL和床旁教学。
骨科是他们这里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这边整体和我们医院的差不多,但是创伤科和运动医学科是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的,比较有特色。去运动医学科的时候带我们的是一个在读研究生,给我们讲了几个经典的膝关节腔镜的手术术式,思路严谨而流畅。不禁对这边的研究生培养水平另眼相看。
骨科本来安排的是一天,但是由于是手术科室,因此上午就参观的差不多了。下午大家一起去了心内科。我一直觉得心内科是极具挑战性的内科,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阅了几张心电图,还收治了两个急诊病人。对心内科的工作流程和治疗的方案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我们那里,实习生和见习生是不能去急诊的。这边的急诊给我们安排了一天的见习,老师带我们熟悉了抢救柜和抢救流程,并且刚好早上送来了三个急诊病人,病程也放手让我们去问。临床上的很多知识没有复习到,觉得在急诊的见习很生疏。但是老师让我们照了很多照片,打算回去仔细查查。不过感受了一把急诊的氛围和流程也是极其不错。
我们还去了专产“高富帅”的神经外科。本来觉得神外是高端中的高端科室,去了之后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如意,在神经外科医生与上帝的拉锯战里医生往往只能挽留患者一时,救不了他一世。胶质瘤的病人中位生存期只有一年半,而为了争取这一年半的时间,神外医生需要付出十五年的努力。
妇科、产科因为我那天找吴院长有事情所以没有去见习。但是第一天的参观时已经拍下了他们极其高大上的病房和配备功夫茶的医生值班室。真的是土豪城市的土豪医院,土豪气质不解释。

再来讲一讲十一场专门为我们安排的讲座。
深圳大学对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视的。讲座从大块上来讲分为精准医学、内分泌、儿科、脑科学、骨科、实验室建设、医德培养这几个部分。总体和我们那边的水准差不多,但是他们这边的精准医学做的极富特色。
深大一附院的蔡志明院长和罗湖医院的吴松副院长主要负责的是精准医学部分。原来上肿瘤学的时候也学过精准医学,只知道这个口号现在喊得很响。不过说实话,来深圳才是我第一次听老师把精准医学深入浅出结合实践的讲的如此清晰,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原来nature和science级别的发现就在身边。
依我看,一个组织里领导的眼光和规划极其重要。这边有全球最大的肿瘤学湿库,并且和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合作建设。蔡院长给我们讲精准医学的规划床位是一万张(顶一个郑大一附院,黑线),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地区。结合临床和科研的先进成果来对病人进行诊治。如果有想报考肿瘤学的学生,那么,蔡志明院长和吴松副院长肯定是你很好的选择。另外,蔡院长是候选院士,我们那时候讲座他是第一个来讲的,非常非常有魅力。吴松年初的时候上了福布斯榜30位30岁以下的亚洲人物榜。
先介绍一下主讲人。蔡院长是比较常规的优秀院长,已经在位20余年,获得院士提名。应该是北医调过来的,是非常优秀,非常擅长表达,非常会规划的一个院长,个人魅力真的很强。手里面项目很多。
不过我觉得更值得分析的是吴松这小伙子。28岁的他安徽医科大七年制毕业才三年,已经当上了罗湖医院的副院长和精准医学研究所的所长,手里的研究经费7000万?,做的是精准医学和基因检测。这个项目我当时在华科同济听汪道文教授提起来过,不过他说和北大的教授都没有钱做的比较全面的,那时候我不仅感慨市政府对深圳科研的支持。吴松副院长把产业化这一块做的非好,旗下有创客中心。

下面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是如何当上副院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
在跟我们一样,还是一个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实习生的时候,吴院长随女票来到了深圳,就是为了选蔡院长做导师(GET到第一点,名师出高徒)。
这个实习生虽然当时并没有什么卵用,但是当时是他们学校的第一名,并且英语非常好。并且拿了挑战杯的国家铜奖(GET到第二点,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个实习生是第一批来到深圳的安徽学生,并且比较相中深圳目前梯队并不完善但是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GET到第三点,胆大心细)。
在他实习的过程中,细心观察病例,到哪个科室就关注哪个科室最热的热点和最牛的大牛和国内的空白,专拣nature、science、EuropeanUrology之类的杂志发文章(我已经GET不到点了,让我哭一会儿……)。
发完文章之后主动和杂志联系做审稿人,主动和牛人联系(GET到第四点,人脉都是自己争取的。但是,我要先发文章……)。
另外,这孩子是班长,活动结束后主动帮主任擦桌子,收拾物品。主任给蔡院长推荐了他(GET到第五点,踏实肯干。然而补充一句,只会擦桌子是擦不出未来的……)。
选导师的时候,到乒乓球台去截住光着膀子打球的蔡院长,并且做了自我介绍(GET到第六点,要积极主动)。
后来蔡院长派了四五十个研究生收标本,派他去了中山肿瘤医院。然而那时候他没有钱去外面租房子,也不能告诉人家医院他是收标本的。就默默在泌尿外科的检查床上住下了,直到二线医生良心发现给他让了个值班室,于是,他就没事就给人家值夜班,住的地方也有了,能力也有了,夜班的30块钱也有了……(GET到第七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后来,他就感动了中山的主任,读了主任的博士(然而,强调一句,不帮主任发science,住一辈子值班室都可能是感动不了人的)。
他一直不愿意只当打工仔,硕士期间就申请了国家自然基金的课题,毕业之后离开了蔡院长的团队,出来单干。
好了,介绍完了。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点在于,有钱有能力的人才能干精准医学。总结完毕。我这种学酥级别还不喜欢挑战的,还是不去招惹这群猛人比较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