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实很“脏”
2016/8/8 养肝护肝小窍门

     多数人见了钱都会爱不释手,还有的人会用手蘸着唾液数钞票。医学研究发现,钱其实很“脏”,它不仅是许多病毒传播的载体,也是引起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钞票带菌非常多

     据卫生检测表明,每张纸币上带有病原微生物2.6~6.9万个,一枚硬币上的病原微生物也有3~4万个。并且流通机会较多的面值为1元、5元的钞票比50元、100元的钞票平均带菌数高出数倍。钞票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如肝炎病毒、沙门氏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病毒、沙眼衣原体、痢疾杆菌等等,其中在小额的纸币上,20%带有痢疾杆菌,63%带有大肠杆菌。

     接触钞票频繁会得肝炎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排泄物或各种体液(唾液、乳汁、汗、尿液和精液等)污染其他物品。在社会上,纸币交换频繁,使用者中难免有乙肝患者及携带者。他们体内的乙肝病毒会通过血液、排泄物或各种体液,造成纸币的污染。

     卫生防疫部门从医院收来的纸币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3%。纸币一旦遭受肝炎病毒污染,就能在4℃~37℃的环境下存在80天。

     用钱不当有五大现象

     日常生活中“用钱”不当也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不良的用钱习惯有以下几点:

     (1)间接吻钱。相当多的人习惯于用手指蘸唾液点钞,这种间接与钞票“接吻”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恰逢口腔有破损现象,那么就极有可能感染上乙肝病毒。

     (2)“吞菌”。不少人用刚刚拿过钱的手直接取包子、煎饼之类的食品。那么,钞票上的病菌就会跟随食物进入人体,如果手上有看不见的伤口,就会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大多数小吃摊贩也常常是用手接过顾客的钱就直接取食物给顾客,这样也会增加顾客感染病菌的几率。

     (3)点钞后不洗手。出纳员点钞,用海绵蘸点,不存在“吻钞”之弊。但点钞后病菌会留在指头上,若不洗手直接用手取食物或持筷进餐,也会增加感染病菌的概率。若点了钞票不洗手就上厕所,则会把病菌引入泌尿道。所以,任何人点了钞票后都应立即用灭菌洗手液洗手,饭前便前也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够远离“乙肝”。

     (4)钞票与食物同袋。不少人将找的零钱顺手放在零食袋子中。钱食混合,使食物被污染而容易使人致病。零钱的带病菌数往往多于整钱,因为它们的流通速度快,经过的人手也多,所以将它们与食物放在一起,传染疾病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5)口衔钞票。有的人手里的东西太多,就习惯将找来的钞票衔在嘴里,还有的人打牌时习惯口衔纸币,这种行为会直接导致病从口入,十分危险。

     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父母

     请关注这个号

     ▼

     父母育儿必学

     微信号:fmyuerbixue

    

     长安图片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养肝护肝小窍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