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宜知
2016/8/20 养肝护肝小窍门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表现上的共性,常用于诊断的临床类型有:

     (1)急性黄疸型肝炎

     该病程经过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3个阶段。

     ①黄疸前期:起病急,多有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少数患者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有的还有关节痛、皮疹、心律失常,本期末黄疸开始出现。本期持续时间约5~7天。

     ②黄疸期:发热减退,但巩膜、皮肤之黄疸及尿色加深,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表现。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本期持续约2~6周。

     ③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逐渐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大多1~3个月后可康复。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远较急性黄疸型肝炎多见,起病较缓,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一般症状较轻,部分病例症状不明显,可在健康检查中发现肝大及肝功能异常,病程约3个月。部分患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3)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又分为轻度型、中度型、重度型3种。

     ①轻度型:相当于原慢性迁延性肝炎或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但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②中度型:相当于原中型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介于轻度型与重度型之间。

     ③重度型:相当于原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较明显的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大而排除其他原因者,白蛋白明显降低和胆红素明显升高(>85.5微摩/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40%~60%)者。

     (4)重症肝炎

     重症肝炎又分为急性重症、亚急性重症、急性坏死型肝炎。急性重症肝炎起病后10天之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烦躁、行为反常、性格改变、昏迷、抽搐等。肝浊音区迅速缩小,中毒性肠麻痹,黄疸迅速加深,腹水,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到40%以下。后期出现脑水肿、脑疝,谷丙转氨酶下降与胆红素上升呈酶胆分离现象,还可见血胆固醇降低,病程一般约7~14天。亚急性重症肝炎:即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后10天以上出现与急性重症肝炎相似而稍轻的临床表现,病程可长达数月,存活者有近1/3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症肝炎,且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病史、体征及严重肝功能损害。

     (5)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已往称毛细胆管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特点是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持续3周以上,皮肤瘙痒,大便呈陶土色,血胆红素明显升高,且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肝大明显,碱性磷酸酶、转肽酶、胆固醇明显升高,且具黄疸三分离特征:即黄疸明显而消化道症状较轻,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不明显,并排除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

     (6)肝炎后肝硬化

     如果慢性肝炎病人具有腹壁静脉曲张,腹水,脾大。影像学检查:食道静脉曲张、门静脉及脾静脉明显增宽等门静脉高压证据。腹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更有意义,尚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是否活动可区分为:

     ①活动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伴有食道静脉曲张及腹水等门静脉高压表现,肝功能明显异常。

     ②静止性肝硬化: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活检提示肝组织有假小叶形成,其周围炎症细胞较少,间质及实质界限清楚,谷丙转氨酶及胆红素均正常。

     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父母

     请关注这个号

     ▼

     父母育儿必学

     微信号:fmyuerbixue

    

     长安图片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养肝护肝小窍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