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 佛为一件大事因缘而出世,是什么大事呢?
2016/5/14 传承网
佛为一件大事因缘出世,告诉你如何了生死,生死怎么来的。我们今天剃了光头,离开父母家庭出家,不是出来玩的,目标要搞清楚,是跟佛去学,不是研究学问哦,所以我常常叫你们参什么话头啊!我说你们最好参佛,他现成的太子不做,现成的皇帝不干,现成的老婆那么漂亮的两三个,还有很多宫女不要,现成的功名富贵,都不要,为什么跑去出家?也没有人家打他的国家,什么也没有,他为什么走?
我说,那样才叫学佛。你们年轻人学佛,“我说你贵姓啊?你爸爸干什么?”“我爸爸做皮鞋的。”那释迦牟尼佛爸爸不是做鞋子的,他是做皇帝的,他连现成帝王都不做,跑出去出家。我说你们学佛,等于许多读书人告诉我,“老师,我要替你做事。”我说“多少待遇?”“哎,老师,替你做事还要钱吗?”我说我最讨厌这个话,读书人口口声声不要钱,不要名不要利,我说我想求名求利,求不到哎!只好说不要。怎么不要名不要利呀?求不到,假充清高。
释迦牟尼佛什么都现成的,为什么出去出家了?这是话头。你们都是佛学院出来的,有没有研究过他?怎么不参这个话头?
你看佛经把释迦牟尼佛描写得好笨喔!哎哟,今天出了东门,看到老头子,就问旁边的,这是什么?这是老先生、老太太。“怎么那么可怜?”“哎呀,太子,你不知道,人活着慢慢就会变成这样老。”他看了很难过回来了,第一天懂得老。第二天又出西门,看到抬死人,“唉,这是什么?”“人死了,死了就抬出去埋了。”唉呀,很可怜,又回来。
好笨哪!他会那么笨吗?四天出了四门,才知道了生老病死苦,真是把他写得笨透了。“生老病死”是人生四个阶段,一定会老会死,人能不能逃过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是谁也逃不了的,但是怎么生怎么死?这是大问题,所以他是为了这个去出家。此是一。
其次,他为什么太子不做,现成皇帝不干要出家?他看到世界上就算做一个了不起的皇帝,把国家整治太平,但是不到二十年还是乱,想几十年天下社会不乱,永远做不到的。其实啊!一年都做不到,人类社会吃饱了就闹事;所以认为做皇帝用政治不能解决问题,那是人性的问题。他出家就是要去找这个答案,他看透了生老病死,自己晓得,就是做了皇帝这个世界他也平不了。那么总有一个方法,使世界永远安定,人生永远平和,因此,他要去找这个,他舍弃太子权位,出家了。
出了家以后,还要十二年修行,为什么不修十三年呢?又不修九年呢?印度当时不是佛教,出家不是他创的啊!印度几千年的文化从古代到现在还是一样,出家修行的人多得很哟。所有印度各种各样学派,婆罗门教、瑜珈学派等等,到印度观光是看不到的,要深入山里,会看到很多人在那里修的。我可以拿照片给你们看,有些人打起坐来,一只手一举十年二十年,就那么举着,那个手看到已经不是手了,像一棵树一样,有些人是跷一只脚。
最近尼泊尔释迦牟尼佛家乡,有个年轻人十六岁跑到森林里头坐了六个月了,现在政府都把旁边围起来,不准人进去打搅他,又怕他饿死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当时出家,他要找一个方法修,他最初修无想定三年。大家都想打起坐来入定,以为什么都不知道才叫入定,如果仍然清楚知道就不叫做入定,这根本是错的啊!以佛的智慧、聪明,修了三年才练习到无想定,把思想整个关闭了,一点都不想,之后,经典上怎么讲?四个字:“知非即舍”。他知道错了!这不是道!这个用人力可以做到,硬把自己脑子聪明变成大笨蛋。
但是你修修看,修到真的心里永远什么都不想,不想的都不想,能够做到这样吗?现在学佛的人第一个错误,一上座都想去除妄想,以为妄想是错。你就问问他,你是想学无想定吗?就算学好了也是个外道,佛修到无想定,但他知非即舍,错了,这不是道。所以说,打坐坐在那里,能够做到无想就是道吗?妄念不起就是道吗?有人说“老师啊,少林寺有个和尚打坐三个月不动。”我说北京很多庙子前面那个石狮子,坐在那里几千年也没有动过,那也得道了吗?所以说,无想不是道哦!
这个无想定还容易,他离开了这个师父阿罗逻,再找一个更高的师父优陀罗罗摩子,学“非想非非想定”,这个更难了。无想定既然不对,佛就另外修个法门,“非想”,不是妄想,“非非想”,并不是说没有想,但不是不知道,也知道,还是有知性。这个难吧!你想想看,你们打坐修过什么定?
非想非非想定,这也是外道的,他也学了,练了三年才成功,这就是最高的定了。结果又是四个字:“知非即舍”,这不是道,走了。印度这些有高深工夫的境界,他什么都学了。尤其这两派最高的他也修到了,知道这个不是道,不是菩提,也不是了生死的究竟,是用人的思想精力可以做到的。等于最高武功也是人练出来的,练得出来的就会有,不练就没有,有生就有灭,这不是道。因为佛要求证的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把不对的都舍掉。
因此一个人跑到雪山,个人修苦行六年,自己找方法。六年当中,在那里修过气功,庙子上《大藏经》戒律部分都有,你们也不看。他也修苦行辟谷,不吃粮食,最后一天吃一颗水果,都干瘪了,慢慢由二三十岁还不到的人,变成老头子。他自己跟徒弟们讲,当时在雪山练气练呼吸,练得头痛脑涨,头脑好像要裂开一样,他知道不对,所以放弃了,气功也不练了,也不辟谷了。这样前后十二年。然后下山再重新吃东两,恢复年轻体力,然后到恒河边菩提树下来打坐。像现在印度,还有个十六岁年轻人学他那样,在森林里六个月了,还有录影出来。
佛为什么经过十二年修持,然后在菩提树下成道,讲出来那么多法?这都是问题。刚才说过佛十个名号,第四个是什么?“善逝”,他还是走了。咦,他为了了生老病死而修行,但他照样的生老病死!这是什么道理啊?他也没有跳过这个过程,也有生,也有老,也有生病,也有死亡。所谓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的东两,到底是什么东西?学佛要从这里开始!这就是话头,疑情,从这里慢慢去追寻。然后你们研究禅宗经典,光看达摩的理入行入不够,还要参看其他佛经。
我们今天到此为止,先提出来,学佛是为什么?为一大事因缘,追的是了生死问题。
摘录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欢迎订阅【传承网】微信号:iccwcn,传承中华文化,分享南师智慧!
【传承网】网址:www.iccw.cn
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选择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传承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