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 圣人的定境界
2016/5/18 传承网

     你们是不是真的要修行求证?如果不在真实求证,我认为你们听这个课,是对自己的一个虐待,也是浪费时间;如果真在修正上有追求,要真正实验的,则要特别注意这几段,这是提起大家注意。

     【复有四种,谓四修定。复有五种,谓五圣智三摩地。复有五种,谓圣五支三摩地。复有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复有金刚喻三摩地。复有有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等三摩地。】

     这是圣人的境界,证得道的三昧。三摩地这个名辞,历来习惯性解释为定境界,实际上是一种定慧的境界,说他是定就太笼统了,要注意。现在讲的五种四种,还是归纳起来的定境,都在上次所讲【等持】的范围中。下面在逐条解释这几种定:

     【五圣智三摩地】是悟了道的定,有五种,以后会说到,这里只是提纲要。所谓【圣】,是已经悟了道的,到了圣人的境界。悟了道并不是说不修了,悟道以后正好修道,所以禅宗的五祖告诉六祖说“不见本性,修法无益”。怎么叫修法无益呢?譬如拜佛念经都是修行呀!这些严格的讲,只不过是修加行位的初步。正修行由戒到定到慧,而定在中心,所以三摩地是定慧之中心。

     【圣五支三摩地】,初禅圣五支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三禅也另有五支,这五支就是定境的五个状态。

     【复有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圣正是佛法的正知见,【有因】是说前生已经修过,有根性了,这一生又悟了道,具备了圣人的资格,是这种人所修的定境界。

     【复有金刚喻三摩地】,这是十地以上的菩萨的境界,是说到了十地菩萨以后,得金刚喻定,是永远颠扑不破的。【喻】是比喻,比喻像金刚一样,破掉了最后一品无明才是成佛。依显教道理,要经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最后一品无明是哪一品?最初的就是最后的,这个以后再说。身相是最初要破的,未入定就要先破身相。譬如你们打起坐来,已经没有身体感觉了,那还是最初的,那连金刚喻定的边缘都还摸不到。

     复有有学无学定,像你们现在这一支香坐得好,好像自己还蛮用功的样子,那是瞎猫碰到死老鼠,是那个境界来碰你,这是声闻地的有学地的定,还正在学。到了无学地,已经快到小乘阿罗汉境界,就不要再学了,但是还不是果位,还没有证果。还有一种【非学非无学等三摩地】,算不上定,可是不能说他没有定境,是有定境的。

     【等至者,谓五现见三摩钵底,八胜处三摩钵底,十遍处三摩钵底,四无色三摩钵底,无想三摩钵底,灭尽定等三摩钵底 】。

     有些真成就的人,每一个定境都知道,且都经历过,而且自己要入什么定就入什么定,要入凡夫定,就可以进入凡夫定,就是【等至】【三摩钵底】是定慧等持。【五现见】是现量境界,【八胜处】(八解脱)乃至大阿罗汉【灭尽定】等等的定慧等持。

     下面这一篇的内容都是讲这些,这些是属本论【声闻地本地分】当中的三摩呬多地的第六项的一部分,本题目要记得。前面所讲的都在【总标】内容中,下面是三摩地第二项【安立】。

     什么叫做定境,定是怎么建立的?譬如现在一般分打坐,或守个肚脐,或眼对着光啦,或者注意呼吸,坐在那里当会计,一、二、三······数呼吸,像会计数钱一样,然后数了半天,又掉了,又抓回来,这叫做数息观。或者修身体的气脉啦,或者是念些咒子啦!根本谈不到定。再不然搞气脉,什么河车通了,背部又轰一下,都是在那里搞感觉,浪费时间。不修气脉还好,一修气脉却修了一身病。不是精神旺盛起来,就是什么地方出毛病了,可叹又可怜。

     在台湾以及国外各地,几十年来,你统计一下,从大陆来的密宗、道家,当时都是风行一时,不到三年都销声匿迹了。什么大师,什么神仙教主,不是高血压,脑溢血,就是神经分裂,不少都是这样死的。当然我什么都不是,既不是教主,也不是神仙,我只算是一个凡人,所以可以随便乱讲。但是你们要注意,都以为打坐就是修定,打坐只是练习修定的基本,属于必要的阶段而已,连心念都不能清净,还能谈定吗?

     摘录自《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直达传承网微店购买《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欢迎订阅【传承网】微信号:iccwcn,传承中华文化,分享南师智慧!

     【传承网】网址:www.iccw.cn

     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选择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传承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