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 凡夫发心与菩萨发心的距离
2016/5/24 传承网

     我们很多因位的菩萨,就是一如你我,刚刚开始学佛,受大乘佛法的熏陶,也能够发起一些大乘心,但是,我们的发心往往是有所住的,也就是说是有挂碍的,是有执着的。因此啊,我们的发心与诸佛菩萨的菩提心还有距离,这个距离的分水岭在什么地方啊?我想就是诸佛菩萨发的菩提心去度化众生,去帮助众生的菩提心是无所住的,而我们现实的凡夫菩萨啊,我们发的菩提心,去度化众生,去帮助别人是有所住的。所以,这一点啊,要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我们虽然有的佛教徒也受了菩萨戒,也发了菩提心,但是为什么你不具备那个果位上的像观世音菩萨、菩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这样的德行和功德?

     原因就是在这一句话上面,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为什么呢?因为像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这一类的果位上的菩萨啊,他们的发心,在度化众生,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是无所住的,因此,由于无所住,他们的内心里面啊,才能真正地将自己融化于大众,才能真正地忘我。所以,地藏菩萨啊,才会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样的誓愿,他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就是来自于他内心无所住,他才能真正的把自我放下,才能真正地忘我,才能真正的发起菩提心,所以,他才能发出那样的大愿来。这也是衡量我们真正是不是能够成就像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那样的功德的这么一个标准。

     而我们凡夫众生,就是因为我们于法有所住,所以我们往往,大家都有体会,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在修六度的时候,往往不如法。何以见得呢?因为我们看一些佛经里面啊,就讲到,观世音菩萨也好,普贤菩萨也好,文殊菩萨也好,他们在修菩萨道,在行六度的时候啊,内心里面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法乐,真是自在,真正的是无碍。可是,我们自己感受到,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行菩萨道,修六度四摄菩萨行的时候往往内心里面啊,总是觉得障碍,甚至啊,有些时候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反而给自己带来一些烦恼,造成一些误会,于是乎,在内心里面总觉得有一种冤屈的心态,这种反差,就是我们这种冤屈的心态与诸佛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他们在行四摄六度菩萨道的时候,那种自在、安详、洒脱、无碍,那种心态,这种反差就表明了我们凡夫菩萨啊,因为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内心里面没有彻底的放下,没有彻底的将自己融化于大众中,没有彻底地忘我,所以呢,他于法有所住,因此呢,他才有那样的心态,所以这句话啊非常关键,对于我们修菩萨道,对于我们修菩萨行啊,那都是关键性的问题。

     如果你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原则,能够真正的在这个上面去下工夫的话,你的菩萨行,你的菩萨道,会有很大的进步,会真正的随顺菩萨行,随顺菩萨道,真正的成为菩萨道,菩提道的资粮。我想啊,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发心学佛必须要在意的和留心的。因为,如果说你于法有所住,那么你行的这个菩萨道,修的这个布施行啊,那都是有漏的人天福报,只能感三界以内在人天往返的这个果报,而不能成为出世之因,不能成为出离之因,不能成为出离生死苦海,出离三界的因,而也只有当你于法无所住,修菩萨行,行菩萨道,修布施行的时候,你的那个功德才是无漏的,才是真正的出世之因,才能真正成就出世的菩提大道!

     所以啊,你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啊,你才懂得达摩祖师当年跟梁武帝的对话。我记得我们开课的时候就讲过这个公案。就是达摩祖师从印度过来,到了广州,那么,广州的地方官员就报告给梁武帝,印度来了这么一个高僧,梁武帝应该说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信佛的皇帝,非常虔诚。所以呢,他就让那个地方官把达摩祖师送到南京去,那么,达摩祖师到了南京以后啊,见到梁武帝了。那么梁武帝啊,大家都知道,他一生对弘扬佛法啊也非常有贡献,他一生呢,度化了很多的出家人,也盖了很多的庙。所以呢,这在我们普通人看来的话,这个功德大得很呐。梁武帝本人也是有这种观念,觉得我自己盖了这么多庙,度化了这么多出家人,做了这么多事,肯定是有很大功德的,所以当听说印度的高僧来了以后啊,就想炫耀一番,就问达摩祖师:“朕年年舍金造寺,斋僧布施,有何功德啊?”,就是:我每年花了很多的钱,盖了很多的庙,度了很多的出家人,在你看来,我的这个功德有多大?达摩祖师就跟他讲:“并无功德!”,并没有功德。

     那么,达摩祖师的这句话就正好体现了我们刚才讲的“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而梁武帝呢,他的那个问啊,就正好体现了我们刚才讲的他是“于法有所住而行于布施”,所以,他才问出那样的话,认为是我修了庙,我度了出家人,这个功德都是我的。有所住嘛,有执着嘛,所以这个地方的这个“住”啊,就是执着!如果“执着”你还不太明白的话,我觉得我们现在有一个词最能够形容,很形象的来表达这个意思,就是什么?就是沉溺、陶醉、迷恋!就更形象的体现这个意思。梁武帝就是自己沉溺、陶醉、迷恋于自己盖了庙,度了出家人这些事情上而不知道在这些过程当中把自我放下,放下执着,破除烦恼,所以呢,他才问这样的话,也正因为这样,达摩祖师针对他的这些毛病,针对他的这些烦恼才给他当头棒喝,说他并无功德。

     所以这句话就正好体现我们刚才讲的,你行布施,你就老老实实的行布施,你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应该于法无所住,应该抛弃执着,应该远离那种沉溺、远离那种陶醉、那种迷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传承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