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每天问的这些问题,反而害了孩子?
2016/5/24 维他蜜
情景1
妞妞妈妈在陪妞妞读绘本的时候,总爱这样问妞妞,"你看小兔子最后和小狐狸做了好朋友,对不对呀" ,"小恐龙最后都没有发现他的爸爸一直在后面跟着他,是不是这样的"...
情景2
娜娜爸爸在陪娜娜读完一本绘本后,合上书本,然后开始问娜娜,“这本书讲了什么道理?”“我们以后不能做撒谎的孩子,知不知道”...
情景3
在康康第4次打断妈妈读绘本时,妈妈终于忍不住发火了,“这不就是一个小汽车嘛,你每次打断我读绘本就为了问绘本上这个车那个车,你还要不要读绘本了?”...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绘本后面已经附上了一些“思考题”,类似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归纳段落大意”“找出中心思想”之类的题目。在一些人看来,这些内容也许会提升一本绘本的性价比。
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真的会欢迎这些问题吗?你真的希望在读过一本美丽的、充满诗意的绘本之后,再来做上几道练习题吗?

我想喜欢这样提问的父母,一定是想让孩子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读书,从一本薄薄的绘本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孩子往往并不喜欢这样的提问。
这并不是因为孩子偷懒,不愿意去思考问题,而是因为问得过于频繁,会打断原本流畅的阅读节奏;问得过于“功利”,会打扰孩子感受绘本的美感和意韵。
那么,读绘本的时候,到底可不可以提问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们不妨先观察一下孩子是如何提问的。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已经发现了,有时候,即使我们不提问,孩子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他们的问题里,其实就蕴藏着亲子阅读的提问式互动法则。

对细节的好奇探索
孩子的问题,常常是关于故事里的某个细节的。比如,看到一种陌生的植物或动物,看到一辆从来没有见过的汽车,孩子会问你:“这是什么?”“它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它是做什么用的?”这个时候,与其急着把故事完整地讲下去,不妨在孩子感到好奇的地方稍作停留。
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幼儿园老师在给小班的小朋友讲《海马先生》,正读到“海马先生在大海里轻轻地游来游去,他躲过了几条藏在海藻中的叶鱼。”
这个时候,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问:“为什么海马这么大,叶鱼这么小,海马先生看到叶鱼却要躲起来?”这时候才发现,原来大人们还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
查了资料,才知道叶鱼虽然个子小,身长大约只有10厘米,却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鱼类,它们凭着自己独特的伪装术(能够伪装成一片枯叶)麻痹敌人,袭击猎物;它的嘴巴可以张得很大,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鱼。
而海马,虽然个头不一定比叶鱼小,但行动的速度却比较缓慢,所以遇到敌人的时候,躲起来要比逃跑更管用。

从例子中可以发现,虽然绘本看似简单,但在读一本绘本之前,大人是可以做很多功课的。与其检验孩子有没有记住刚才所说的故事内容,不如先更新一下自己的知识库。
不管是像《海马先生》这样原本就带有较强知识性的绘本,还是其他并不以传递知识为首要目的的绘本,其中都可能蕴藏着许多让孩子好奇的点。
如果父母在给孩子讲读时,提出的问题能够契合到孩子的好奇心,那就不失为一个很棒的问题,说不定就从此为孩子打开了探索科学的大门。

开放而非封闭式的提问
另一类的提问,也可以是与故事的主题或是主要情节相关的。对,就是前面说到的 “中心思想”式的提问。
这样的问题不是不可以用,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家长自己最好不要预设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应该让孩子自己思考故事的逻辑和寓意,鼓励他们有新鲜的、独创的想法。
在这一点上,很多绘本的作者就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比如,乔恩?克拉森就是一个非常喜欢用开放式结构来讲故事的作者,不管是《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还是《这不是我的帽子》,包括他和麦克?巴内特合作的《山姆和大卫去挖洞》,故事看上去总好像没有讲完,却给孩子留出了思考的空间。

“大熊有没有吃掉兔子?大鱼有没有吃掉小鱼?山姆和大卫为什么会掉下去?又掉到了哪里……”这些问题都是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孩子不再是被动地“听故事”,而是需要更仔细地观察画面,需要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能力,一个问题可以引出更多的问题,孩子的观点也可以触发大人的思考……阅读的时光,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总之,在提问的时候,爸爸妈妈需要掌握的一个“度”:
不打断阅读,不设置标准答案;
让提问成为阅读活动自然而有趣的延伸,而不是孩子的负担;
让孩子学会提出问题,而不是做一个被动的回答者。
说到底,真正好的提问,需要父母像孩子一样,用好奇、开放的心去读一本书。因为我们给孩子读书,不是为了让他们学到什么,而是为了让他们从小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乐于与书本为伴。

以上就是给家长分享的一些亲子阅读技巧。当然,每个孩子都各不相同,每个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琢磨出TA所能理解的“恰到好处的提问”,才是真正的王道!
点击“阅读原文”,与孩子一起阅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做一次“恰到好处的提问”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维他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