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不宜洗澡,你知道吗?
2015/8/17 健康养生百科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
洗澡,是我们每天都需经历的生活事件。可你知道,并不是所有时间都能洗澡。洗对了,强身健体;洗错了,可能会引起一些小麻烦。其实,有6种情况不宜洗澡。
一、临睡前不宜洗澡
临睡前的热水浴会使体温升高,推迟大脑释放出“睡眠激素”,从而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建议】
1、最好在睡前2小时沐浴。
2、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冷的湿毛巾冷敷额头5分钟,让体温回落到正常水平,促进入睡。
二、饱餐后或饥饿时不宜洗澡
饱餐后洗澡,易使全身表皮血管在热水的刺激下扩张,使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进而影响消化吸收。
而饥饿时洗澡易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建议】
1、用餐完毕后的1小时—2小时洗澡比较好。
2、洗澡时间最好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体质较虚的老人可以选择中午阳气最旺的时候洗澡。
三、酒后不宜洗澡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同时因为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这时往往会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机体难以适应,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的发作。
四、劳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劳动后立即洗澡,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建议】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
五、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发生虚脱。
六、生病时不宜常洗澡
1、当人的体温高于38℃时,身体相对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2、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时产生的热刺激,会使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流加速,进而增加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存在引发血管破裂的可能。
【趣味小测试】
如图四个人,下一秒哪个人最疼?你猜得出来吗?!(这是哈佛大学入学考试题,答出来的智商绝对高)

给自己2分钟时间思考!
实在看不出来了就长按二维码3秒揭晓!

长按上面图片3秒↑↑↑选识别二维码并点击关注
关注后会自动弹出答案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养生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