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致每位家长)
2016/5/7 健康常识百科
点击上面蓝色字 
免费订阅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健康常识百科”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观看更多关于这方面的最新资讯。每天都有分享哦~~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前些天电视中有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这则新闻播出后,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自己是否也对孩子产生了溺爱。

小时候,老人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其实是有道理的。
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些苦、遭遇一点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呵护,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会成为上面那位少年的模样了。
我们总是不忍心让孩子动手,不想让孩子吃苦,觉得他们太小,就得靠我们去保护,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健康成长的权利。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独立友善。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他们可能考上大学,但可悲的是连鸡蛋都不知道怎么剥。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必要去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培养孩子自立行为。
我们小时候比起来,他们生活要好得多,但这样也使得他们缺乏吃苦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不是吃苦的时间太多,而是太少了。在艰苦生活中能自然而然形成的毅力、自理能力、责任感和技能,现在的孩子却并不容易养成。因此,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创造一些时机,帮助他们培养这些特质。
“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
如何让孩子吃苦,吃什么样的苦?家长们一起来看看。

美国幼儿园的“富人穷人”游戏
在美国的一些幼儿园里,幼师们会定期组织孩子们玩一种“特别”的游戏:随机抽签扮演“富人”和“穷人”的角色,抽到“富人”的孩子们可以在游戏允许时间内过上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而抽到“穷人”的孩子却只能在这段时间中吃糠咽菜或者衣衫褴褛地出现。
与平常的抽签不同,这里的签数是不平均的,只有不到一成的孩子才能抽到“富人”签,因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只能扮演“穷人”的角色。
按常理说,抽到“富人”应该很让人开心,但是孩子们都觉得当“穷人”比较开心,因为这能体验到一种独特的生活。平常除了这种游戏,幼师还经常教育孩子,过生日或者办聚会,就算办得简单一些,节约一些,也依然是可以过得难忘和有意义的。
适当吃点儿苦对孩子有益
对于新的教育方式,一些顾虑重重的家长并不买账:孩子还在长身体的时候,怎么经受得住这样的折腾?如果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谁来担负这个责任?
而一些持赞同观点的家长却认为:平日家里都对唯一的孩子疼爱有加,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尽量满足孩子,不想让孩子受委屈,但是日子一长却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所以,让孩子适当吃点儿“苦”,总比将来他走上社会了吃大亏好吧!
其实,给孩子适当吃些“苦头”未必是件坏事,毕竟经历过“想吃吃不到,想要要不到”生活的孩子会更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有句老话“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价值所在,培养出社会义务感、责任感。
另外,孩子更能懂得遇到困境要坚强、独立地生存下去,毕竟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想在顺境中享受就必须先学会在逆境中成长。而且,适当的“苦头”有助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爱心的人。这样看来,吃点儿苦利大于弊。

新理念重新定位家长教育方法
从以往来看,家长教育方式最为普遍的无非是“严厉型”和“溺爱型”两种,很少有家庭尝试这种教育方式,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更为有效,要比单纯的理论说教和暴力管教更有说服力,因为这是让孩子亲自去体验,从自己的感受中领悟到一些道理,而不是被动接受家长的说教。
虽然当“穷人”很“辛苦”,但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扮演,并以争取到这个角色而感到荣耀和骄傲,这本身就是孩子要求换位思考的强烈表现。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单纯地从家长的角度去看待管教本身,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是否能够接受这样一种方式,以及对孩子人格塑造方面会有什么影响。新的教育方式不仅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还通过变换旧式角度的形式提出新的教育理念,这为每位家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选择。
父母教养孩子不能仅仅把孩子放在温室里,还要敢于把孩子放到大自然环境下,让孩子适度吃点苦有好处。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常识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