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恒道 | 晨·读经典
2015/7/20 管理晨读

    

     有读者建议小编把《道德经》做一个系列,放在【晨读经典】模块供大家赏析。

     小编感到压力甚重,但也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很有意思。

     既然这样,那说干就干,从今天开始,小编争取每天解读一章《道德经》。

     完全是抛砖引玉,小编这小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不敢在读者面前班门弄斧。

     恳请大家批评指点,也欢迎留言,告诉小编您的理解。

    

     【原文】

     第一章 道可道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miǎo);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à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大家经常听到的是“道可道,非常道”,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常”即永恒。

     【注解】

     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恒:一般的,普通的。

     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无名:指无形。

     有名:指有形。

     母:母体,根源。

     恒:经常。

     眇(miǎo):通妙,微妙的意思。

     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谓:称谓。此为“指称”。

     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小编浅译】

     用语言去解释道,一定不是完整的道。

     用语言说明客观现象,一定不是完整的现象。

     解释不清楚的那个“道”和将不完整的那个“名”,是客观世界原本的面貌;

     但我们用语言去解释、说明那个“道”和“名”,又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所以,宇宙万物的真实客观规律,是我们需要用身体和心灵直接去感悟,这个过程感受到的是世界全信息的奥妙;

     而用语言文字去解释说明世间的道理和现象,也是我们不断追求完善的,这样我们的解释说明才能逐步接近真实的世界。

     直接用身心去感受世界,和用语言文字解释说明世界,实际是殊途同归的,说法不一样但目的是相同的。

     而两种方式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参透的,而需要我们世世代代共同去积累体验、积累语言文字的描述,才能真正走进那扇玄妙的大门。

     【小编瞎聊】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根源,并且已经融入的血脉之中,甚至有小说讲修仙就是看道德经,然后获得了深层次的理解就能如何如何了……

     嘿嘿,咱普通人不用去想修仙的事,《道德经》里讲的道理,实际能解答我们人生各个阶段的很多疑惑和问题,非常值得认真品读。

     开篇第一张《道可道》,是《道德经》的总纲,这章给出了老子的基础世界观——世界是复杂的、庞大的、动态的,人类是简单的、渺小的、静态的(一个人的生命周期跟宇宙比起来)。所以我们需要用两种方法世世代代去感悟世界,解读世界,才能发现世界的玄妙。

    

     学习这一章,小编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做事情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比如前几天看到有篇文章说,综合分析了一百家创业公司后发现,影响创业成功最大的因素,不是团队,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运气,而是——时机。

     所谓抓住时机,也就是做了符合客观规律的事情。

     延伸到个人管理、团队管理、企业管理之中,同样要符合宏观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行业的发展规律、企业的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等等,要用动态的、不断完善的思路去跟随时代不断变化。

     否则用上世纪的方式来做这个时代的事,就是不符合客观规律,一定会碰钉子。

     以上,都是个人解读,水平有限,欢迎大家指正!

     日积晨读一小文,游刃职场千重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晨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